(感谢书友“打起灯笼看书”的打赏!一争拜谢!)
——
——
来整的蒸馏酒度数不算高,因为工艺水平达不到,使用的蒸馏设备密封性太差,即使经过了四次蒸馏,酒精度数也才大概五十度左右。
即便是这样,喝下了两坛水酒和半袋烈酒的程咬金已经醉的一塌糊涂不省人事。
傻大个麦铁蛋也好不了哪儿去,不限量的水酒被他喝了不知多少,已经翻滚到桌下鼾声震天了。
来整和徐世勣还算清醒,连忙出去招呼程家的人将醉倒的两人送回房间,自己也是简单洗漱一下各自休息去了。
程咬金平时虽然好酒,但是从来都是心中有数,很少把自己喝的酩酊大醉。今天之所以放开了喝酒,那也是有原因的。
程咬金的老爹程娄,原来是北齐济州大中正。
大中正是九品中正制的产物,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魏文帝曹丕采纳了吏部尚书陈群和当时位高权重的司马懿的意见,于黄初元年命其制定的选官制度。
《太平御览》卷二五六引《晋宣帝集》有,司马懿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议:“案九品之状,诸中正即未能料究人才,以为可除九制,州置大中正”。又《通典》卷三十二有:“晋宣帝加置大中正,故有大小中正,其用人甚重。”
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从曹魏开始至隋开皇年间开放科举制度而止,这期间存续了约四百年之久。
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之下再设置小中正。
所谓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
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将各地流亡人士无论是否出仕皆登记其上,表内详记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并加评语。
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审核后将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
此项制度使得当时的官吏选拔有了一客观标准,此标准其实依然是采取地方群众舆论和公共意见,保留了汉代乡举里选的遗意。
《晋书·刘毅传》:“置州都者,取州里清议,咸所归服,将以镇异同,一言议。”《宋书·恩幸传序》:“州都郡正,以才品人。”陈垣《史讳举例》卷六:“魏晋以后,诸州皆置大中正,以甄别流品。隋时避讳,改为州都,而去中正之名。”
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另一方面也缓解了曹魏皇室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促成魏晋时期实现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然而,九品中正制始终还是代表了世家门阀的政治利益,所有被推举出来的官吏,皆是世家子弟。所以也就有了“朋党用私,背实趋华”,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随着隋文帝杨坚一统天下,杨家与世家门阀的矛盾日益突出,终于在开皇三年正月,隋文帝下诏举“贤良”。开起了延续后世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
如此这般,大中正的官位就被取消了。
而程家原本的根基,就是在于朝中有人好做事,而且是数代高官才撑起了程家的这么大片基业,一旦程娄不再为官,也就断了程家再进一步的希望。
别说是扩大祖业了,就算现有的这些东西能不能保得住,也得看别人脸色。
程娄已经快五十了,做了大半辈子的大中正,已经完全脱不开原来的套路,基本不太可能再被大隋征召为官。
程娄唯一的儿子程咬金,又是一个不喜笔墨的浪荡子,即使识得几百大字,也跟科举无缘。
如今天上掉馅饼,程咬金跟来整成了八拜之交,那也就算是抱上了大隋皇帝驾前红人荣国公来护儿的大腿,只要好好运作,不愁在将来没有个好前程,如此好事,程咬金怎能不开心?
来整也很开心,虽然不知道眼前的程咬金,是不是像演义里说的那样只会三板斧,但是看起来也一定不会太弱。
就算程咬金武功一般,就他那天生自带的无敌幸运光环,也值得来整跟他结拜一番。
这次两人结拜成兄弟,是个皆大欢喜的好事。
……
心情不错,酒喝的也不少,来整醒来,竟然已经又是天光大亮,这一觉整整睡了差不多一个对时。
来整无奈摇头,这酒真是刮骨钢刀,原本养成的早睡早起勤习武的好习惯,都被醉酒坏了章程。
穿好衣服,拿起水壶用凉水匆匆漱了漱口,来整打开房门,却发现徐世勣早已在屋外等候。
“世勣兄起的好早啊!”来整尴尬的打个招呼。
徐世勣微微一笑,拱手说道:“公子宿醉未醒,世勣身为公子长随,必然应当代为警醒。”
来整心中暗暗称赞:这徐世勣果然不一样,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虽然现在还没有显露出统兵作战的才华,但是这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就已经完全超越了他现在的年龄。
拱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