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弦索伶仃乱世音>第三十八章 死了?
子,心里也有些怕万一真死在牢房里自己也要吃挂落。于是本着公私两便的心态,将布条割断。此时河本又说自己的裤子兜里还有点法币钞票就当见面礼了。

-------------------------------分割线--------------------------------------------------------------------------------

张调因其另类故而辨识度极高,哪怕是不懂吴语的外地人,也能很方便的从各色调门中认出张调来,所谓一招鲜吃遍天,靠着独一份的苍凉豪迈很快成为名噪一时的大响档。49年后,国营剧团成立,弹词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刚建国风气相对还宽松,也尊重艺术。张氏昆仲对传统进行改良重新编排了《秦香莲》,但兄弟二人的嗓音唱腔都不适合起秦香莲这个角色。这个时候国营剧团的人力优势就显示出来。经过讨论研究后将一位处于顶级地位的女弹词家抽调出来,和张氏昆仲拼三个档。她就是有“金嗓子”之称的朱慧珍先生。

有了49年后女弹词第一人的襄助,张氏昆仲如虎添翼《秦香莲》顿成传世名作。朱慧珍先生49年前就和蒋月泉拼双档唱《玉蜻蜓》上下手之间在唱上一时有旗鼓相当之感!硬打比方好比杨小楼和梅兰芳合作霸王别姬一般。

在演出之余朱先生也认真学习蒋调,成功将浑厚大气的男中音蒋调吸收转化为似乎是为其度身订造的“女蒋调”且将其原来所唱的俞调中的假嗓技巧融入其间,更具华丽。

49年后由于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大政策下,涌现出了一批学艺在49年,立派在建国后的女弹词曲调,比如候调,余调,丽调,琴调等。相较之下朱慧珍先生始终没有创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曲调来,但从艺术成就而言朱先生实在是达到了诸子百家融汇贯通的地步,什么曲调拿起来就能唱,学到精髓后,还是另出机杼进行革新改良。女蒋调,新俞调,甚至沈薛调都有她的创造贡献大气自信,简约不凡,成熟不华,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

我个人喜欢男弹词对女弹词一般比较感冒,原因是女弹词多有个毛病,以调门高来作为艺术成就高下的象征,这固然有其合理性,但高腔高调听多了会烦,这是和弹词清雅渊源的艺术表现手法完全背道而驰的做派。就天生嗓音条件而言,朱慧珍先生堪称祖师爷赏饭,音域高而广,早年所创的新俞调所习者寥寥,一个原因就是对嗓子要求太高,一般人无法掌握。前文提到的江文兰先生唱新俞调也是一把好手。朱先生很早就意识到这个曲调过高的问题,之后向蒋月泉先生学习,吸收蒋调中真嗓的技巧唱法,形成的女蒋调,有高音却克制使用,不将其作为炫技而是将整个唱腔作为一个整天有选择的加入假声技巧,将女弹词的表演技巧和审美理论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蒋月泉先生称她的艺术风格是“正纯真”

可惜,这样的一个好角,还是54年评弹界第一个入党的进步艺人,在69年七月的一个中午接了一个电话后出门,下午就从高楼上一跃而下,年仅49岁。那个电话是谁打的,说了什么已经成为谜团。

每当我听《秦香莲·寿堂唱曲》时,朱先生起始那句“燕子双双集画梁,水中交颈两鸳鸯”时总有热泪盈眶之感。

大家可以去网易云音乐或者喜马拉雅搜寿堂唱曲,听过就知道所言不虚。可以说张氏昆仲和朱慧珍先生的秦香莲是几近完美形态的弹词。


状态提示:第三十八章 死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