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后刮起一阵怀旧风,经得住时间考验,历久弥新的才是经典。
其实一切都不是时间问题,酒越久越醇,有些食物反随时间变质。
如今在影院进行重映的老片,仍然大受欢迎。
而某些商业片,拙劣演技华而不实的故事,刚开始或许会有很多人追捧低分影片边买票边看边骂,但在过去的时代有这样的作品上映,一定票房惨淡。
毕竟那时候百花齐放,真心琢磨,热爱艺术,而现在浮躁的大环境,名利心,什么都追求快,感到很疲惫。
不过,也不是坏事,因为无论环境如何,总有人坚持做简单的事。
如果有部常规的良心作品出现,就能在浮躁的商业片中脱颖而出。
所以根本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人本身的问题。
毕竟这是市场决定,其实说好听的话,不如坚持简单的事。
回到起点。
这一部在1987年首映的电影,如同坠落在干涸地面上的雨点,万众期待,可晓清却暂时无法回到未来看重映了。
若是能回到1987看首映,不是更好?
“你们恋爱的时候看什么电影啊?”晓清问妈妈恋爱的过往。
“印度歌舞片。”妈妈喜儿递给晓清一瓶乳酸菌奶。其实近些年来印度歌舞片还是那么棒的。
“以前你爸爸很喜欢吃草头拌豆干,我会准备好送到他厂子门口,等他下班。”以前的日子,简单朴素,吃饭都要粮票,所以珍惜满足,深刻的东西都是质朴真实。
若现在一天吃两三顿肉和宵夜,想吃什么都可以随时吃,反而不会那么满足。
以前的人吃的少吃得简单,基本没什么营养过剩的胖子、科技没那么发达,所以也不会因为看手机上网熬夜,生活有规律有节制,环境污染也没那么严重。
菜篮子和手绢普及的年代过去后,就开始提倡节约用纸手帕保护环境,到现在纸巾大批量买卖使用,塑料盒大批量生产,跨越了好几十个年头,反而怀念菜篮子和手帕。
虽然没有过多的粉饰,街上的行人都是自然赐予的美啊,高高瘦瘦皮肤也很细腻。
晓清跟在爸妈身后,运用飞床的魔力,徜徉在这87年的街头。
爹妈是88年结的婚,在87年的街头,这俩就是一对热恋情侣啊,据说是相亲认识的。
出发去电影院看首映咯。
结婚后的老妈疏于打扮,一心围绕家庭奉献自己的青春,老爹则睁眼上班,闭眼睡觉。早出晚归,天没亮出门,天黑了到家,对于家里的事漠不关心,或者说无力关心。
老妈一人撑起了整个家,加上老爹微薄的薪水,每个月都要省吃俭用,虽然物质不富足,但也算够用,日子维持在生存之上,生活之下,而心里的满足只需要拆开一颗柠檬糖就好。
小时候听老妈说一块钱就能吃一桌菜,有时候厂里会发电影票,所以电影票也不会太贵吧。
电影院的外墙,看上去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图书馆一样,灰色基调。
比起华美的建筑,晓清更喜欢年代感十足的外墙,时间在建筑上留下道道划痕,石头砌成的建筑,被藤蔓植物包围,比高楼大厦玻璃外墙,更有深蕴。
“不好意思先生,你这个钱……”售票员把钱递回给爸爸大荣,纸钞标记1990年发行,现在是87年当然不能用咯。
晓清把自己收藏的几毛几分递给爸爸,用习惯了二维码扫描取票,回到过去感受非常不错,玻璃瓶的汽水,红红绿绿的电影票,有种珍藏时光的年代感。拿到三十年后,就是收藏品啊。
爸妈买票进影院了,那是一个就算结了婚,还不一定牵过手的年代。
这是一部枪战片,在98年以后流行vcd和dvd的年代,依然红火的经典。
爸爸虽然工资不多,却买了很多vcd,那时候五块钱一碟,正版盗版都有。
晓清年幼时跟着爸妈看了很多电影,这部枪战片可谓看得次数最多,光碟都刮花了,都跟着主角念台词了都。
用vcd看过、用网购的投影仪看过、数字电视机顶盒点播过、用手机连着wi-fi看过,没想到还能回到出生前的光景,看场首映,一切都像是梦境。
晓清坐在最后一排座位,爸妈坐在中间排,“我可不想做电灯泡”,影院座无虚席,晓清环顾四周,好复古的裙子,大垫肩,纸盒豆奶。
家庭影院有家庭影院的好处,比如可以暂停去厕所,可以大声喧哗,看完电影就可以洗洗睡,但是随时可以暂停的话,就会看得心不在焉,来回倒,不那么珍惜,毕竟一天二十四个小时还是没变,抓紧时间抓住当下才是正解,这也是晓清喜欢看电视和直播的原因,也是因为和很多人一起看直播,这感觉都是不同的。
科技发达容易浮躁,以前没有贫富差距的时候,人没有那么浮躁,在大影院更有气氛,其实看电影还是要看大荧幕。
晓清环顾四周,反思时代的发展,回归生活的感觉真不错。
如果坐着飞床看电影,就没这种感觉了,飞床变成晓清脖子上的项链挂坠了,现在它是飞行器,也是时间机器,不能弄丢,不然就回不到未来了。没有飞床的话,也不能出现在这个年代。
在未来的世界私人影院已经十分普及,但过去的人一直在展望未来,一定不会想到以后会那么怀念过去。
指不定现在坐在影院里的人,老了以后,正在三十年后的影院里看重映的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