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向胜利前进>第1121章 小鬼子前锋!

势是一种看不见,却能感受得到的东西!

而军人,对于集体的势是非常敏感的。

这不,李靖紧赶慢赶之下,很快就离后山山顶的防御工事只有十来米的距离了,却立马就感觉到了异样:周围一片寂静,每个人的神经都紧绷着,一片萧瑟中带着凌厉的杀气。显然,有情况发生了。

难道已经发现小鬼子了?小鬼子来的这么快?

李靖心头一惊,赶紧跑上去,根本就没有去看对面,而是直接跑进了防御工事内。

“情况怎么样?”边问边抓起小桌上的茶壶,直接灌了好几口,这才舒坦的长吐一口气,看向小桌边上的几个同志,等待答复。

哪知,还没有等这几人回答,正通过工事内瞭望镜看对面情况的二排排长转身答道:“报告营长,小鬼子的先锋在三分钟前出现在了对面的山顶上。”

李靖赶紧快步走过去,通过瞭望镜看去。

果不其然!

对面有三十个左右的小鬼子,正站在对面的山顶上,有的在休息,有的在抽烟聊天,也有两三个大概是小鬼子军官,正对着这边指指点点,如同在商量着如何攻下这儿。

马家坡村可谓占尽了地理优势,从军事角度上来说,后山山顶绝对是最重要的防御点,比村子本身还要重要。攻下村子而没拿下后山制高点,那么,结果必然是被居高临下的打击。反过来说,攻下了这个制高点,那么,村子也就处于全面扫射的范围内,可谓不攻自破。通俗点说,对于后山制高点来说,村子有点跟鸡肋相似。

马家坡村后山虽然海拔只有两百六十多米,可是,在其两公里内,处正北面有一个相连,高约百米的小山外,周围皆无山。

更绝的是,这座两百多米高的山,南面(面对马家坡村)是近八十度的斜坡,仅比悬崖好一些。西面延伸百米后,则直接是一个高约四十多米的悬崖。东面好一点,没有悬崖,坡度相对也不太陡峭,但问题是,全是裸露的岩石,顶端最宽处也就五米左右,最窄的地方仅一米左右,架一挺机枪在这儿,绝对能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典范效果。而正北面,也就是百米外那座小山头,但是,坡度也就四十多度,但是,却在马家坡村的人长年累月的种植荆棘之下,早已形成了漫山遍野的荆棘林,仅容一条小道上山。

对于这个制高点的重视,马家坡村历代村民都是把能想到的任何防御东西全都集中使用在制高点上。相对的,也正是因为有这个制高点,马家坡村两三百年的历史上,还从未被全部攻破过,得益于此,马家坡村也就从来没有被土匪或者溃兵给全村洗劫,因而相对来说比较富裕——在当时土匪如牛毛一样众多的环境下,安全的环境基本上也就意味着相对的富裕。

长年累月的不断给制高点上添砖加瓦,使之异常坚固。别的不说,以前的制高点上全都是海碗碗口大小的木头修筑环形工事。后来,马家坡村富裕起来后,又花大力气,将厚重的大理石,用蚂蚁搬家的方式,不断的搬上去,换掉所欲的木头。

最后,得益于张老爷子的大儿子和女婿到此视察,从军事角度给与全力的指点和支持,而马宏吉等村民出于对生命财产的安全考虑,自然也舍得花重金来加固工事,因而,从省城买来了水泥,还特意重金聘请了一个建筑专家和一个军事专家来指点如何修筑工事。

经过十多代人不懈的努力,这个关乎全村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制高点,终于有了让人畏惧的规模:将整个山顶几乎全部占据,却又分多个阶段。而从整体上看,是个面对北面的半圆形,却在外围用水泥和大理石组成了十多个碉堡……如此碉堡和主工事相结合,形成无死角的,易守难攻的工事。

而在这个半圆形工事下面,还挖空了很多地方,不仅用于储备物资,更绝的是,主工事和碉堡之间虽然相连,可以在必要时运送兵力,关键是,这些相连的地道高度只有一米五,宽度却只有一米左右,而且,每条地道都有最少两个小机关,只要将这些小机关启动,碎石可以瞬间将这条地道堵住,如此一来,就算是进攻一方攻陷碉堡,但是却无法直接通向主工事。

而马家坡村的村民为了能最大限度的体现出制高点的坚固性,强行不许任何人在方圆三里内修筑大路,甚至在张老爷子的女婿的指点下,将原本修的一条三米多宽的大路,也直接挖成无数段。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张老爷子的女婿的那段话“用水泥和这些大理石修筑的碉堡,小钢炮之类的小口径炮弹对其根本没有多大的杀伤力,但是,如果有人用大口径的大炮来轰的话,这些工事依旧难以抵挡。”所以,为了防止这一点,马家坡村的人才会仗着人多势重和相对的富裕,强行不许别的村子修大路。就是为了防止敌人把重炮拉到这里来对付这个制高点。

水攻自然是无稽之谈,火攻倒是有可能,但问题是,马家坡村的村民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因而,早早地就在工事地下储备了一定的煤油,到时候,接着高度的优势,把煤油倒下去,然后再放把火过去,就不知道是谁火攻谁了。

如此种种,自然也就难怪马家坡村的屹立不倒和骄傲,自然的,也也就难怪小鬼子头疼了……在机枪的配合下,无死角的扫射,只要弹药和粮食、水之类的物资充足,可以说,除非拿大口径重炮轰,或者是飞机轰炸(马家坡


状态提示:第1121章 小鬼子前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