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略>第353章 出手 上
问道:“此处没有外人,但说无妨,我当初答应过倪大人,一定将此事翻出来,或许倪大人还能无罪释放呢”。

忠心与仗义,往往与才学、身份、贫富无关,刘大顺出身低微,大字不识几个,如今也只是个大煤矿的二头。

只因当年大理寺左寺丞,倪庚辉对他一家有恩,他便以死相报。够爷们、够仗义。

“大顺哥,稍安勿躁,前些日子,时机还未成熟,现在我们终于有了机会”。

仲逸直言道:“听着,明日上午,朝廷两位钦差:刑部王侍郎,都察院张副都御史,连同你们榆林知府、通判等,神府知县、县丞,还有一干衙役,都会路过三边镇”。

刘大顺瞳孔放的老大,一脸的疑惑不解:“这么多人?还有钦差大人?乖乖,这是要捅破天了呀……”。

对刘大顺而言,莫说知府大人,就是他们的知县大人,他总共也没见过几次,且每次都是跟在马三爷身后,远远的看他们在谈论着什么。

至于钦差,在他没有见到大理寺倪庚辉之前,或许只有在戏文、说书里听过,要说亲眼一见,简直是痴人说梦。

“仲大人,照这么说,大煤矿的事儿,都被朝廷知道了?这么快就派钦差大人来,我们可如何做准备呢?”。

刘大顺一脸憨厚的说道:“你既是倪大人信得过的人,便是我大顺信得过的人,怎么干,你就说吧”。

末了,他拍拍胸脯保证道:“我娘临终前吩咐过:倪大人是好人,是我刘家的大恩人。只要是他的事儿,就是豁出去性命,也绝无二话”。

仲逸微微摇摇头,轻轻一叹:眼前这人,勇气固然可嘉,但做事儿,还是差了些予打听到路过榆林府的两位钦差,相比自己这个小小的六品翰林,刑部侍郎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名头更大,更是------名正言顺。

如今,一直与严氏唱反调的徐阶、袁炜,甚至裕王朱载垕,都以不同方式向两位钦差做过暗示。

如此,可谓‘以退为进’:自己这个小六品退一步,让两位钦差进一步。

同时,让钦差身后之人------更进一步。

每每想到这些,仲逸对师父的钦佩之情就无法自已:当初他老人家说这句话的时候,根本就不知三边镇的情况,更不曾想到二位钦差会路过榆林府。

但现在看来,这个计划才是最稳妥的。

大煤矿、三边镇,知县,甚至知府,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远在京城的严士蕃。

现在看来,师父凌云子当初那八个字或许是另有所指,但既然遇到二位钦差的出现,只能就此部署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对一个谋者而言,不管之前如何谋划,眼前突发情形闯入视野,是必须要纳入通盘计划的。否则,整个计划都会被打乱。

这时,刘大顺已干脆坐到地上,他对大煤矿的事儿再熟悉不过,

仲逸方才之言,刘大顺几乎是掐着指头算的:苦力有多少人?打手有多少人?从那些地方下手?从哪里逃走?两方较量,关键人物是谁?万一会发生的意外……。

良久之后,他突然起身向仲逸问道:“仲大人,这些我都可以做到,毕竟在大煤矿干了这么多年,那些打手中,也有几十个是我心腹兄弟,没问题”。

刘大顺继续道:“苦力们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早就想离开这里,只是苦于没有领头的人,现在只要振臂一呼,便是一呼百应”。

仲逸欣慰的点点头,从刘大顺的言语间,他看到了一种力量:一种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束缚的力量。

这种力量,远比一两个所谓的高手,厉害的多。

苦力人数远超手持皮鞭的打手,况且刘大顺又有自己的心腹,可谓里应外合,自然不成问题。

当初来三边镇时,一个首要的问题便摆在了仲逸面前:如何处置严士蕃,暂且不说,这些过着地狱般生活的苦力,必须要尽快解救。

至于大煤矿背后之事,也只能通过知府康祺等人,来逐一指正了。

“只是……”。

刘大顺有些为难的说道:“毕竟我只是二头,马三爷和彪哥手下也有些心腹……”。

“这个不难,我保证,不出一个时辰,那个马三爷和彪哥,就说不出话了”。

仲逸笑道:“此外,明日,我会设法向三边镇一带靠拢,随行的两个兄弟,会帮你安全离开榆林府”。

嗯,如此甚好,刘大顺重重点点头:“仲大人说的,小的自然是信的过,只是,马三爷和彪哥他们今晚在三边镇赌场里,身边几个护卫,皆是打手中身手最好的,就怕……”。

很显然,刘大顺这是在提醒:这些人不好对付。

“如此更好,马三和大彪,连同他身边的护卫一并解决,反倒给你省事了”。

仲逸看出刘大顺心思,他故作神秘道:“放心,来的时候,我带了十余名高手,对付他们,绰绰有余”。

“好好,果真是朝廷命官,就是不一样,考虑的真周全……”。

刘大顺满脸笑道:“既然如此,我们就分头行动……”。/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书友们,我是南宫草堂,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状态提示:第353章 出手 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