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略>第364章 面圣垂钓 下
,不影响耕种。

酿酒也可选农活不忙时进行,秋末、冬季几乎完全无事可做,正好可以互补”。

末了,他叹道:“这只是微臣初步构想,具体还要当地衙门部署。只是如此一来,当地百姓将耕地、荒地合理利用,农忙、农闲之时妥善搭配,收成必能提高,民风更能改善”。

“亲自去过当地,也不算纸上谈兵,想法不错。不过,就你方才说的这些,现在的榆林知府,怕是无缘了”。

朱厚熜笑道:“听说,榆林府现在的五品同知,原先是蠡县县丞、知县,后来到了户部,和你是故交啊,此人如何?”。

此人?说的不就是李序南吗?

很明显,皇帝是要再次擢升:李序南为四品知府。

这个道理很简单,一旦锦衣卫北镇抚司去查办大煤矿,现在的榆林知府康祺,必定锒铛入狱。

到时,知府一职,必定空了出来。

五品知府同知替补四品知府,也在情理之中,只是李序南才从户部六品主事,升为五品同知,不到半年时间,若再升一次,恐有非议。

仲逸有些汗颜:尽管朱厚熜没有说出李序南的名字,但从蠡县县丞、知县,再到户部主事,以及如今的五品同知,说的一字不差。

最为关键的是,他刻意提到自己与李序南是------故交。

知道这件事儿的人,除了樊文予与外叔公文泰外,几乎再无别人,就连袁炜恐怕都不知晓。

当然,以锦衣卫的能量,查一个人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官员履历,在吏部有册可查,当年樊文予为知县、李序南为县丞,樊文予走后,李序南接任知县。

这些都可以查,也不难查,问题是朱厚熜为何要查?

又是什么时候查的?

闭着眼睛都能想到,这些都与仲逸有关。

在他没有入仕之前,为何樊文予与李序南都没有升职呢?尤其樊文予,几乎从七品知县降为刑部八品照磨。

后来,他们二人一起去博野县督办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回来之后,樊文予就被升为五品郎中。

所有这一切均系仲逸一人,他不由的担心起来:莫非,是皇帝有意为之?

此事用意不明,又来的太突然,但仲逸还是隐隐一层担忧:升的太快,必将成为众矢之的,一旦摔下来,跌的更惨。

想到这里,仲逸急忙上前禀道:“万岁所言甚是,微臣与李序南有些交情,但就事论事,他才做五品同知不到半年,若再次擢升,恐引起非议”。

二人正说着,却见鱼竿有异动,仲逸急忙上前收紧。

哈哈,果真有鱼上钩,还是一条------大鱼。

服了,简直无话可说:若不是这位垂钓高手指点,这条鱼,是绝对等不到的。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书友们,我是南宫草堂,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状态提示:第364章 面圣垂钓 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