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308节 钢铁反击 5
杀!杀!”在坦克轰鸣声、大炮吼叫声、日军哀嚎声中,酣畅淋漓且勇不可挡的汉语喊杀声直冲九霄。

“保持队形!注意配合!各司其职!牢记自己的任务!千万不要乱!”亲自指挥战斗的钟松在一辆四号坦克里抓着无线电对讲机不停地呼喊。

风雷滚滚的装甲集群里分离出一支突击部队,由二十多辆四号、三号坦克以及四十多辆装甲车、汽车组成,目的明确地扑向第16师团侧后方野外的某个地方。指挥队伍的吴文杰上尉和方培伦中尉都是南京军乃至整个国军里为数不多的王牌坦克手,两人当车长时都取得单辆坦克分别摧毁日军坦克三十八辆和二十五辆的辉煌战绩,另外还都取得摧毁大批的日军装甲车、汽车、火炮、辎重物资以及杀伤大批日军人员的额外战果。此时,两人执行的任务是率领这支精锐的机械化力量,攻击第16师团的炮兵部队。

第16师团的炮兵部队就是该师团所属的炮兵联队,但在进攻大胜关时得到了极大加强,此时的番号是野战炮兵第22联队,实际规模等于三分之二个野战重炮兵旅团,护卫该联队的日军除了一个加强大队的步兵外,还有第16师团所下辖的骑兵第20联队的五百多名骑兵。

正因为日军的护卫力量很强大,使得潜伏到日军炮兵阵地附近的梁飞等南京军特种兵们无法独自下手,因此他们收起尖刀锋芒,改为己方坦克部队的眼睛。二十多个特种兵潜伏在日军第22炮兵联队的不同地方,密切地注视着目标。

这是一个艰巨的、极度危险的任务,越靠近目标,才能越摸清楚目标的状况,但越靠近目标,危险性就越大。梁飞靠得最近,他和一名队员在距第22炮兵联队阵地不到五十米的一块大石头后,这块大石头在一个土坡上,梁飞二人在土坡后面挖了一条狭小得仅能容身的地道,钻进去后,两人猛烈捶击地道土层,土层轰然坍塌,把两人埋在了里面,两人接下来在泥土里像蚯蚓一样挖掘着前进,直到石头的后面,最后,两人用钢钻在石头的凹痕裂缝里钻出几个角度不同的小孔,通过小孔以及特制的望远镜进行观察,把日军观察得清清楚楚的。

梁飞二人就这样把自己隐藏得严严实实,吃喝拉撒睡都在这个容积只有一立方米的土层窟窿里解决,轮流睡觉,轮流观察,饿了吃随身干粮,渴了打开水壶抿一口水,至于拉和撒,都原地不动地解决,直接拉撒在裤子里,因为根本无法动弹,使得两人裤子里都是屎尿秽物。实际上,这并不是最大的痛苦,真正的痛苦是他们在还有两个小时就开战时看到十几个日军押着一个同伴,那个同伴因为暴露且来不及自杀,所以被日军活捉了。日军审问那个特种兵,并且审问场面就在梁飞二人鼻子跟前展开来。日军并不知道现场附近二三十米外还有南京军两个特种兵,这只是一种位置上的巧合,但却让梁飞二人承受到了锥心刺骨般的痛苦,他们看到那个同伴被日军五花大绑在一棵光秃秃的树上,身上血迹斑斑、皮开肉绽,显然遭到了严刑拷打。

一个日军少佐恶狠狠地站在被俘特种兵的面前,问了几句什么,应该是逼迫被俘特种兵交代情报,被俘特种兵缓缓抬起被日军打得面目全非的头,一口吐沫啐在了日军少佐的脸上。

“八嘎!”日军少佐暴跳如雷,然后示意旁边一个日本兵,那个日本兵拿起一把老虎钳,狞笑两声夹住被俘特种兵左手的一根手指,然后咔嚓一声夹断。

怒骂声和惨叫声交相着此起彼伏,梁飞牙齿深深地咬进嘴唇里,他两眼泪水滚滚地看着自己的兄弟被日军残酷折磨,一根一根地被日军用老虎钳夹断十根手指,接着,他看到那个日军少佐抽出一把匕首,怪叫着喝问什么。

被俘特种兵把一口带血的吐沫啐在了日军少佐的脸上。

日军少佐勃然大怒,匕首刀尖插进被俘特种兵左眼的眼窝里,硬生生地撬出了眼球。

“大队长!”梁飞身边的特种兵在被俘特种兵发出的惨烈嚎声中忍无可忍地流泪道,“我们就这样看着吗?”

“我们会给那个兄弟报仇的。”梁飞眼中泪如泉涌同时烈火pēn_shè,他声音急剧颤抖。

“出来!”那个日军少佐突然用怪异的汉语对周围喊道,他似乎意识到什么,“我知道你们就在附近什么地方躲着!你们再不出来,他就彻底死定了!并且会死得特别特别的凄惨!”

梁飞双拳紧握,手指甲深深地掐进手掌心里,旁边特种兵拼命地用两手捂住嘴巴,防止自己会失声痛哭出来。

接下来的五分钟内,梁飞目眦尽裂、头发倒竖地看到那个被俘特种兵在越来越撕心裂肺但又越来越低沉的惨叫声中被日军挖掉右眼、割掉生殖器,最后被日军在两腿和腹部浇上了汽油,继而汽油被日军点上,被俘特种兵在烈火中发疯发狂地惨叫惨嚎,最后在灭绝人性的可怕痛苦中以极度恐怖的死状死去了。

梁飞在最后已经没勇气看了,他足足等了半小时后才重新把眼睛凑到石缝小孔上,刚看第一眼,他就感到自己整个人像被撕裂了,他看到自己的那个兄弟活生生地被烧成一具焦炭,变成两个窟窿黑洞的眼睛似乎在朝着自己这边“看”,这个场景让他浑身血液都凝固结冰了,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身边的微型电台里正在传来坦克部队的呼叫声。

“杀光这帮狗杂种!”梁飞情绪近乎失控地拿


状态提示:第308节 钢铁反击 5--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