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隐龙惊唐>第九百六十三章 老兵李靖

李沐叹道:“旧臣新臣的更替,朕其实一直在做。为何不潜移默化地去完成此事呢?京城中千多人的朝官,有半数年龄已近花甲。就算等上十年八载,也该乞骸骨了。”

李靖平静地说道:“陛下在登基之前,就立意改革。如今各项新政已经在各州铺开,可新政施行的成败,在于新人、新观念。用旧臣施新政,弊大于利。人的观念很难转变,特别是象臣等已经活了大半辈子的人,陛下若真有意让大唐翻天覆地,何不趁此时灭突厥之威,一战毕其功呢?”

李沐心里有些触动,李靖说得对,长疼不如短疼,改变得越快,大唐受到的创痛越少。

其实李沐从段志玄叛乱平息之后,向朝廷隐瞒自己生死消息,绕过朝廷发动这一场国战,就有这个想法。

“只是如此一来,就委屈卫国公了。”李沐一叹。

这话没错,从李沐设内阁、军机,文辅政,武辅弼,李靖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样的位置,说退就退,何等坦然,何等胸襟?

李靖呵呵一笑道:“陛下言重了,臣是唐想,为大唐计,实属应份,何来委屈二字?能看着大唐在陛下手中,威加四海,臣何等荣幸?臣不委屈!”

君臣二人相视而笑。

一笑尽释疑。

……。

李靖都能想到的,房玄龄自然能想到。

从李沐在邠州对朝廷封锁消息那一刻,房玄龄就猜到了李沐的用意。

可房玄龄不想离开朝堂。

从李沐登基时的主动请辞,到现在不想离开。

中间经过了怎样的改变,房玄龄自己也说不清。

甚至在李世民时,房玄龄都主动退隐。

不过那时是因为急流勇退,保全一世英名。

但有一点房玄龄可以肯定。

他首辅当得很开心。

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舒畅感。

还有什么能看到大唐的强大和万邦臣服,更让为官者,特别是首辅者更畅快的呢?

心中的成就感,心灵的自豪感,这让房玄龄不舍离开。

所以,他没有对任何人说起此事。

所以,房玄龄装傻。

房玄龄自认不是贪恋权力。

他是想看着大唐千古盛世。

新政地铺开,国内繁荣已经初露征兆。

大胜之势下,民众人心所产生的强烈自豪感急剧上升。

连一个坊间小厮,面对身着貂皮裘袱的胡商,也能直起腰杆告诉对方,咱是唐人!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自豪感?

这是一种对祖国什么样的认同?

这次李靖三次请辞,房玄龄自然明白李靖的用意。

说实话,房玄龄很触动、很感动。

卫国公的隐忍,一直是他所认同和钦佩的。

可房玄龄依旧不改。

他对自己说,卫国公老了,可他还不老,二人差九岁呢。

再怎么着,自己还能再干上几年。

可房玄龄心中清楚,李沐批准李靖请辞,那么,朝堂的变革就此开始了。

房玄龄决定向李沐明言,为自己求得接下来几年的连任。

当房玄龄奉诏来到甘露殿。

面对着李沐跪下道:“臣恳请陛下,让臣再任一届。臣并非恋栈权位,只想为这天下,再尽一份心,再尽一次力。望吾皇成全!”

李沐心里震动了。

说实话,他确实考虑过换掉房玄龄。

不,应该说,从一开始,李沐就想让房玄龄做为一个过渡。

可用过此人之后,李沐发现,房玄龄做得真不错。

最让李沐欣赏的是,房玄龄有一种识人善用和懂得分寸的本事。

分寸二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既要尽职,又要不僭越。

这没有数十年的浸润,根本无法掌握。

都说培养一个高官需要很长的时间。

世间有才之人多了去了,培养什么?

就是培养分寸二字。

该做的一样不少做,不该说的,一字不多说。

是为,分寸。

如今房玄龄可以说,不顾颜面向自己挑明了。

李沐启口道:“房爱卿立足朝堂二十年有余。虽说行事极有分寸,但这二十年下来,门生故旧想来不少。朕是担心,卿到时抹不开脸啊。”

李沐的话,不管是语气,还是意思,都听不出应承来。

可房玄龄反而感动了。

身在官场沉浮数十年,应对敷衍之道,见识得太多了。

拒绝人,就是官员最首要的修练之道。

李沐若要敷衍,尽可说得更堂皇些。

能这么说,表示李沐在向他交心。

房玄龄岂能不感动?

他泣声道:“臣不敢保证不徇私,但臣能保证,一切皆按律法行事,若有一事枉法,臣自缚双手,向陛下请罪。”

这话也是实话。

让官员不徇一丝私情,那就不是人了。

那是神。

首先是人,再是臣,而后是官员。

是人这有七情六欲,再清的官,也是人。

譬如说亲朋好友犯了法,依法处置是一回事,徇私枉法是另一回事。

可依法处置中也有一个度。

就象盗窃,可以笞责,也可流放,甚至重则可处以极刑。

这个度就是官员的权力范围。

同样是流放,有一千里、三千里。

一千里是依法处置,三千里也是依法处置。

房玄龄的意思,表达的很清楚,那就是我做不到不徇一丝私情,但我能保证,不超


状态提示:第九百六十三章 老兵李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