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工业霸主德意志>第135章 无休止的巴尔干争端
之间的态度;同时命令国防部长瓦尔特?勃劳希契暗中调兵遣将,以防边境不测。

所有准备工作和边防部队到位后,埃里克随即将iii型坦克继续验证的任务交给了弗莱彻瓦特上将和古德里安少将,并告诉他们,从今以后,凡是国家军事领域的武器装备,都必须依照国家重大项目检验程序验证后方能准予服役,外贸型产品也同等重要,然后火速从法兰克福回了柏林。

第二天,埃里克发表了措辞严谨而又强硬的全国广播讲话,警告个别不负责任的国家不要蓄意挑起事端,并告诫全军和全国民众,无论国际上发生了什么事态,德国要排除一切干扰,砥厉前行。因为摆在德国人面前的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持续稳定和繁荣发展。

当天晚上,在汉萨菲尔特宫总统定期会议上,埃里克对政府各部门进行了明确分工,由施特雷泽曼总理负责内外协调,并直接对德意志联邦总统负责;外交部长米勒负责国际间事务,直接对德意志联邦总统负责;财政部长亚尔马路德负责国内经济建设事务,直接对德意志联邦总统负责;并重申,德意志联邦仍然致力于本国综合国力全面发展,致力于积极参与国际和平外交事务,反对强权政治和不理智的经济封锁。

德意志联邦国家总统埃里克?艾德里安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前不久,匈牙利与罗马尼亚的纷争再度出现了有限的冲突升级,然而,两国在外交和军事上虽然都做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彼此谁都无法做到克敌制胜,最后还是半斤八两、难分胜负。埃里克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两国冲突的频率,紧接着,米勒亲往上述两国斡旋,并寄希望于匈、罗两国放弃仇恨,坐到谈判桌前磋商解决争端,以期达成谅解,结束双方激烈的流血牺牲和武力冲突。

迫于德国的压力,匈、罗两国都极不情愿地同意在停火协议上签字,但分岐仍然太大。

宣布独立后政治并不稳定的匈牙利由卡洛伊伯爵领导的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派出外交官员远赴柏林,请求埃里克总统主持公道。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虽然没有起到关键作用、但却一直从意识形态上支持德意志帝国的盟友,德国方面也有不少人觉得应该助其一臂之力,但是,内阁会议却没有得到通过,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德国正处于新的发展时期,综合国力比较脆弱,而且一直想寻找借口制裁德国的法国正在虎视眈眈。施特雷泽曼总理和米勒部长转达了埃里克总统的问候,并非常惋惜地将“爱莫能助”的结果告诉了匈牙利外交官。

紧接着,罗马尼亚派出的代表团不久也到达了柏林,施特雷泽曼表现十分冷淡,最后只得由外交部长米勒出面接待。早就收到总统埃里克重要指示的米勒,表面上非常热情地接待了罗方代表,通过一天的交涉,德国明确表示在对待特兰西瓦尼亚的问题上,德意志联邦不持立场。这个结果对于罗马尼亚来说虽然不是什么好事,但也并不是坏事,至少证明德国现在无意干涉巴尔干半岛问题,罗马尼亚可以依据“柏林和谈”夺取自己想要的土地。

实际上,罗马尼亚攀扯德国纯属迫不得已,因为此时的苏联自身麻烦不断,不想被巴尔干半岛事务缠住,而一直慑于德国战斗力的罗马尼亚,非常担心德国在这个时候偏向匈牙利。万一德意志联邦总统脑子一热答应了匈牙利,那么,罗马尼亚就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形势,有可能重蹈历史悲剧,甚至灭顶之灾。实际上,自一战以后,各国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微妙,明哲保身的同时,都在整肃国内的麻烦事。别说德国与苏联,就连法、英、美等国此时都不愿意再次介入一场没有任何油水可捞的局部之战,以避免惹上一身的麻烦。


状态提示:第135章 无休止的巴尔干争端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