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唐官>7.县令即税官

这次平定洺州,是个很好的开端。

“那陛下且等淄青和汴宋方面的消息。”

皇帝连说好,然后他对高岳说,现在高郎虽暂时不再载笔金銮殿,然则每三五日,朕还是要宣召你来,讨论各道事务,和应对的方策。

至午后,高岳返归政事堂,和其他几位宰相会食,先作揖感谢贾耽、陆贽、杜黄裳三位,在他载笔金銮殿时各自分押尚书省事务,使得朝廷平稳运转。

三位也各自回礼,贾耽本就是没什么权力yù_wàng的谦谦君子,他身为宿老级别的人物,能做的就是“备位”,并适当提供辅助;

杜黄裳大体上算是高岳的盟友角色,他在负责户部事时,和高岳对接的次数最多,彼此合作愉快,将来杜黄裳所想的,便是等高岳回翔某大方镇时,自己升任中书侍郎平章事,也来辅弼天子,制衡天下;

而陆贽,是高岳的好友,虽然政见有时不合,不过都能做到为整个天下谋划,现在他正全身心为来年的贡举考试而准备,替国家选拔人才,培养后生,这也是陆贽最为着意的。

现在其实整个朝廷中枢机制又发生演变。

高岳身为中书侍郎、宰相首位,此后载笔金銮,和皇帝并肩处断军国事,已成定局;

其他三位宰相,则主持常务工作,正向政务官角色进展。

会食完毕,高岳也不用再去金銮殿当值,因为针对洺州叛乱的临时机构已宣告解散,他难得有半日闲暇,便迫不及待地骑马,往宣平坊自宅归去。

毕竟当决策官最大的好处,便是不用被繁琐的政务缠身。

傍晚时分的正寝处,云韶正坐在案几前,细细地写着对兴元的信。

这信是给隐居在鹿角庄“养病”的云和,也有一封是给薛涛的。

“今年退之的考课,也该出来了吧?”帷幕那边,高岳坐在床几上,正看着达儿和炅儿,还有蔚如在玩耍鞠球,便问妻子说。

“正是,所以才写信给兴元府的薛校书的。”云韶回答道。

韩愈在进士及第后,身为状头,主动要求去刚刚被平定的夏州长泽县为县令,故而皇帝很感动,便没有让他守选唐制,进士及第后不能直接为官,必须守选三年,然后再参加吏部铨选通过,才能授予官职,高岳当时也是参加铨选,才得到集贤正字的九品官的。既然直接当了县令,韩愈的业绩,便在上司、朝廷的“考课”范围内。

然而也就是这个,颇让高岳为韩愈担心。

当初他自己去百里为县令时,营田、筑城加上招辑流亡,各个都有很大成效,所以在考课时都是中等以上。

当然,那时候顶头上司朱泚对他真的也不错,毕竟地方官员的初步考核结果,掌握在朱泚这样的节度使手中,朱泚说他优秀,别人也没法子反驳。

也就是说,唐朝的官员考课,分为京官和外官两部分,京官直接归校考使负责,不过对韩愈这样的县令来说,最早担当他考课的,便是上一级的刺史。刺史每年都要巡察属下各县,便是看县令的工作情况至于刺史自己也要考课,归更上一级的观察使、节度使管,然后刺史便把县令考课情况,和县令自己写的“考状”自我总结,初步形成意见上报给观察或节度使,接着观察或节度使审核好,做成档案,再交给进奏院唐前期为朝集使,最终还是由朝廷委派的校考使判定考课等级。

至于县令的考课标准,书上说得挺多,如《百官志》上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导风化,察冤滞,听狱讼”,然后就是“民田收授”之类的工作成效,但这不过是记录在书面上的东西,是中国古代对官员事务的dealzed,也即是所谓的“理想化”表述,实际上历朝历代的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业绩,最关心的就一点,能不能收上来税,刺史也好,县令也罢,在中央眼里其实都是tax collector,即税务官而已。

就好比高岳当县令时,解决了军队吃粮问题,还搞到了不少马匹,在某种程度上也等于是超额完成税收的任务,形式不同罢了。

所以对县令来说,最根本的工作就是两种,一个是赋税征收,一个是户口管理。至于风俗、判案方面的事务,都是“旁枝末节”,它对县令仕途的作用,大概也仅仅存在于同样理想化的演义文字里。

代宗皇帝曾经下过敕文,里面就谈及刺史和县令的“课效”顺序,即“招辑流亡,平均赋税,增多户口,广辟田畴,清节有闻”,有成效者即能“超资擢授”。

看看,清节有闻排在最后,而户口和赋税是首位的,能招来流亡人口,便能增加税基,也能有更多的人力开辟荒田,养活更多户口,征收更多的税收,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才是朝廷最乐于见到的。

现在的皇帝下的敕文,更加明显,“户口增加,刺史加阶,县令减选,优与处分。”刺史能升官,县令也能减少任期结束后的守选年份。

“退之那个脾气,也不知道他能不能体会到朝廷敕令的精神?”高岳思忖。

而云韶则满心喜滋滋,她可管不到那么远,她觉得韩愈忠厚可靠,文采又出众,刚刚及第便当上一县的明府,和薛涛自然最为般配,所以在信中极力撮合,并对薛涛说,只要退之考课优异,即可以不等任期四考年结束,就可以被拔擢为某司员外郎,或宪台御史,接着便可以前往京畿的大县为宰,而后便可顺顺当当地再回京为郎中,再往公卿级别迈进。


状态提示:7.县令即税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