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适的人选之一只有湘王的三舅舅杨程焕。
乾元帝就是担心湘王为患。
皇帝是要防患于未然,怎么能看着湘王?皇帝还是费了脑筋。
最好的招数就是囚禁湘王,乾元帝觉得这样不妥,如果湘王没有那样的想法呢?
岂不是逼反了杨程焕?
这样也彻底伤了湘王的颜面,更会伤了仅有的一点儿父子之情。
如果湘王果有反心?岂不是酿成大祸。
皇帝左右为难,如果蔺成功能领兵的话,自己就没这样的烦恼。
皇子逼宫,索取江山成功了,朝臣和藩王只有承认顺服,因为上位者还是皇室人,谁做皇帝都一样,没有人去分辨什么是非对错。
外人某武将逼宫抢夺天下不是那么容易的,天下会大乱,谁也不会服异姓人做皇帝,有多少人想做皇帝的,不服就会起干戈,天下就会大乱。
所以异姓人掌兵不能逼宫,只有在朝廷没落,末代皇帝,或者是皇子很小,掌控不了朝堂的时候才会有异姓人逼宫禅让的现象。
他一个稳坐在皇位上年富力强的皇帝。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蔺成功也不是贪权的人,是国公的爵位,能享尽荣华富贵,领兵才是一个苦差事。
蔺成功是否有做皇帝的心?这个乾元帝猜不透。可是他还是明白蔺成功如果想造反,怎么会扔了兵权?
逼宫他不可能,造反没有兵也不会成功,自己证明这个人没有反心。
那些个说他拥兵自重的就是想谋夺他的兵权。
说那些话的都是楚王系的,楚王借他的手要谋划蔺成功的军权,就是淑妃要他赐婚。
皇帝心中就彻底明白自己信那些蔺成功拥兵自重的话也算是被人利用,要不是边疆不太平,他想撤军或是让人分割蔺成功的兵权。
如果给楚王一系的可就铸成大错,这个时候楚王可能就反过来了,天下已经大乱。
乾元帝越想越后怕,幸好有蛮夷作乱。
他还庆幸异族入侵了,幸好接替蔺成功的常兴旺不是几个皇子的人。
贤妃的人连着向蔺家求亲,更让皇帝疑心,湘王母子亲自下手,就是怕和楚王一样被自己阻拦,湘王母子没有给他推阻拦的机会,就是势在必得,湘王是几个儿子中最聪明的人,知道怎么抗拒他这个父皇。
这让乾元帝心中更脑。
湘王是聪明,可是也是太急功近利的一个,为了不给皇帝阻止的机会,为了掩饰自己不是为了兵权,在蔺成功辞去兵权后更加加紧了提亲的步伐。
他就是为了让蔺成功成为他的心腹。没有真正的将帅之才前,他是要用蔺成功保卫他的江山安稳的。
乾元帝看透了湘王这步棋,唯恐蔺成功挡不住湘王的攻势被迫应下这门亲事,他这个皇帝就落了儿子的下风。
二十多年的皇帝,两三千年的历史教训,他看得明明白白。
有野心的儿子是不能纵容的。
控制住他的野心,就让越王和他为敌。
这老皇帝真是奇葩,下旨召越王的舅舅吴东强赶赴西南部边疆,把常兴旺的兵权分给吴东强五万。
调湘王的舅舅张超焕去西夏边疆大营。那里驻扎五万军。
这样十五万大军分了三份,常兴旺、张超焕、吴东强、每人五万大军,这三个人哪个也不能指挥这么长的战线,只要楚王带西夏部队打过来,西南部几个异族都会动。
天下就不太平,乾元帝只是后悔没有把楚王当真正的敌人。
才有这样大的祸患。
湘王这个儿子也是满腹心机,也得防备他的阴谋。
乾元帝对蔺成功还是高看一眼,蔺成功还算忠臣吧。
知道关心国家大事,看他病病歪歪的样子,乾元帝也是很感触的,有的朝臣拿他当靶子,自己几乎信了那些人的话。
差点伤害到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干将。
皇帝也是会后悔的,只要是他不想杀的人,他也会有同情心的。
镇守边疆半辈子的人,没有得到一点安享富贵的时间,就这样病入膏肓的样子,也是让人可怜。
皇帝未免起了同情之心,随后又赏赐送到国公府。
蔺成功不明白皇帝为何总送赏赐,心下倒是惴惴不安,君心难测。
皇帝的态度代表一家人的命运,难道皇帝是看出他装病,还要让他上战场?皇帝是担心楚王勾结敌国打过来,防御不了,还要他出手吗?
那样自己的退隐岂不被皇帝看穿,降下欺君大罪?
蔺成功真的就惴惴不安起来。
蔺成功叫女儿过去问计,一体二魂的蔺湘楠到了父亲的书房:“父亲何事唤女儿前来?”
蔺成功就说了很多皇上的蹊跷。
蔺箫就笑了:“这个,您不要担心,皇帝大概是想到您的功劳,现在他找不到您这样能干的将军,才会觉得您的不易,才赏赐连连,这是好事,不让皇帝忌惮就是好事,您总掌兵权皇帝会忌惮的,没了兵权皇帝才能看到您的用处。”
蔺箫这样说,蔺成功才打消了顾虑。
蔺箫说道:“乾元帝是很聪明的,现在就防范上了湘王,用越王的舅舅制衡湘王舅舅的权利,让越王也加入争储的斗争中来,越王不想争,他的舅舅是不可能不争的。
湘王得出时间对付越王,夺储的计划就被打乱。
越王的舅舅跟湘王的舅舅对上,湘王舅舅有一点儿风吹草动就会到皇帝的耳朵里。
皇帝让二人的利益之争为他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