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侠武大宋>第四五二章 道德经,小无相

摆在眼下的问题是,屏风有两块,甬道有两条,白胜两口子不知该选哪一条进入探险。

两人分开各探一条是不用考虑的,不论是白胜还是萧凤都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夫妇没这个实力,两人在一起还不知道吉凶祸福呢,分开来就等于是找死。

“我觉得或许百草门主和李若兰分别占据一条通道。”白胜提出了一个假设。

“是有这个可能,但是我们如何确定哪一条是谁的?”萧凤习惯了按照白胜提出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只不过她这句反问却是白胜都无法回答的。

身为男人必须拿主意,白胜觉得自己必须给出一个选择,就说道:“我们先看看甬道壁上的石刻吧,或许根据石刻的内容可以判断出答案。”

大厅内的壁上石刻是延伸到甬道之中的,并没有被屏风阻断。这一点在他们刚进大厅时就已经知道了。

两口子首先进入了西北角的甬道,因为考虑白胜假扮的这个汉族男子是从西南甬道走出的,潜意识里总觉得西北角这条甬道相对安全一些。

大厅里本已被白胜打灭了一半灯火,趋弱的光线照不到屏风后面的甬道,虽然在萧凤看来甬道中是漆黑一团,但是这不妨碍白胜看清壁上的图形。

只不过白胜一看之下却傻了眼,低语道:“这上面都是篆体字,我不认识。”

萧凤好奇道:“篆体?什么样的篆体?你带我摸一下看看。”

她自幼饱读诗书,勤修汉家文化,虽然比不上李清照那样博学专业,却也不失为才女一名。

她当然认识各种典籍里的篆书古字,只要不是商周以前的就行。

“这是楚篆!春秋时期的楚国文字……”被白胜拿着手指摸了两三个字之后,萧凤就给出了答案,并且开始介绍这种文字的来历。

楚篆分为两种,一种是西周时期,一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现在甬道壁上刻的就是后一种。

战国时期的楚篆已经开始逐渐向隶书转化,形体逐渐趋向修长,笔划细而首尾如一,排列比较整齐美观,笔势圆转流畅,风格自由奔放。

白胜大喜,继续引领萧凤的手指一字字摸了上去,“楚国字的特点就不用介绍了,你给我念念,这上面写的都是什么。”

萧凤当然不会摸一个念一个的单蹦,她摸了近百字之后才翻译了出来:“这是老子刻在这里的文字,前面是讲述他西出函谷关来到这河曲之西的缘由……”

白胜听到此处不禁心头大乐,插了一句:“你看看,刚才在耶律南仙寝宫时我说我是老子,你还不信,怎么样?这石壁上都说我西出函谷关来到西夏了……”

萧凤啐了一口道:“就知道贫嘴,人家是楚国的先贤李耳好吧,这上面记载他来这里是为了寻找轩辕黄帝的遗篇黄帝内经,跟你有什么关系?”

白胜当然知道这上面的老子不是他,他只是为了活跃一下气氛,借以打消夫妻俩心中的紧张,当下闭口不言。

心中却想:难怪后世华夏人走到哪里都喜欢涂鸦“某某到此一游”,原来这个起模范带头作用的不是孙悟空而是老子。

……

夫妻俩在这里斗嘴,却不知与此同时,九霄天外琼楼玉宇之中,一座丹炉旁边的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打了一个喷嚏,只觉心血来潮,掐指一算,不禁捻须微笑,“原来是这个孽障在念叨老子,倒是有点缘分,童儿,去请九天玄女来见……”

……

不说天上仙家,只说人间这条甬道之中,萧凤继续翻译壁上的篆字:“再后面就是老子的著作了,叫做道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白胜将这《道经》默默记在心里,发现当初黄裳让他儿子黄鲲鹏背诵记忆的那段话也在其中:“天知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萧凤摸完了《道经》,又摸了一篇《德经》翻译出来,一路摸着往前移动,不知不觉两人已经往这条甬道里走了两丈有余。

萧凤摸一段译一段,“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啊!”

白胜觉得这样下去未免太过耽误时间,就拉着萧凤的手指越过了几十列文字去摸,不料萧凤却轻轻惊呼了一声,把他吓了一跳。

急忙问道:“怎么了?”然后才回味出萧凤的惊呼中竟然有着欣喜的味道。

只听萧凤声音微微颤抖道:“这是小无相功!”

白胜就有些惊异,因为他听了刚才那段话,虽觉奥义深远,却并没联想到任何关于内力修炼的法门,这怎么就是小无相功了?于是问道:“你怎么知道?”

他在询问的同时凝神往壁上一看,立时恍然,原来他刚才已经习惯了让萧凤去摸字解读,于是就对壁上的文字视而不见了,此时稍加注意,才发现这段文字已经不是篆书了,而是楷体。

萧凤刚刚摸过的那一列文字分明写着:“武林末学逍遥子顿悟《小无相功》于此,只惜未得道德真经神髓之一二,憾甚,愧甚。”

此时他已经不必等萧凤翻译,回过头来重新读这篇《小无相功》,只片刻就将一部经文记在脑海。

这小无相功讲究的是清静无为、神游太虚,其功法精微独到,穷尽变化,于内丰富多彩,于外却低调平和,不愧“无相”两字,若将此功练至大成,威力奇大无比。


状态提示:第四五二章 道德经,小无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