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重燃热血年代>第三百五十章 赶集求联

离开家后,韩栎开着车向附近的农贸市场出发。

虽然现在很多东西超市都有,而且也很方便。但如果想要近距离的感受到节前的热闹气息,还是得来民众比较喜欢的农贸市场。

这里虽然不如超市那么规整,甚至一度给人一种脏乱差的印象。但对于很多成年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他们还是比较喜欢农贸市场。

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热闹,而另一方面那就是农贸市场能够买到最新鲜的食材和最传统的东西。

找了一个路边停车位,韩栎将车停下,然后走进了这座位于城东的最大农贸综合市场。

这座市场除了卖一些农产品外,也是整个城东一些乡镇民众每逢阴历初一十五赶集的地方。

在古代,实际上只有很少一些地方有固定的集市。而其它大部分的确的商品交换和购买,都是通过集市来进行的。

而初一和十五又逢月初和月中,正好是每半个月一次,也是符合了民众相关生活习惯。

因为十五天一次,差不多民众购买的日用品消耗差不多了。而准备去集市里面去卖的人,商品也囤积到了一定的量。

所以这样才出现了物品交换,商品流通,也在这种交换的过程中诞生了货币,并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商品经营方式。

而对于这种农贸市场,韩栎也是挺感兴趣的,毕竟这里有很多他小时候的记忆。

对于很多在小城市生活民众来说,他们其实是不太原因去逛超市的。

而且说实话在这里小城市,超市真正普及开来,形成规模,这估计也是在零五年以后,经济快速发展出来的产物。

所以,韩栎小时候会经常和母亲来逛农贸市场,甚至家里一些来农贸市场买菜的事情,也是他来做的。

走进农贸市场,韩栎随即融入到了这众多的流动人群之中。面对这迎面走来,一个个充满笑容的表情,韩栎的心情也不由的好了起来。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不管这一年混的怎么样,但还是阻挡不了大家对回家,对过年的那种渴望。

即便是家里再拘谨,大家还是想办法能够让家里过一个好年。从艰苦日子中成长大的韩栎,也太懂这其中的滋味了。

见到两边摊贩十分热情的冲着韩栎招揽声音,他呢微微一笑,然后慢悠悠的转了起来。果然,独自一人的他,还是被很多‘淳朴’的摊贩的当成了肥羊。

“你这对子(春联)怎么卖?”韩栎走的一处商贩前问道。

穿着一个蓝色长围裙的摊贩看到韩栎连忙招呼道:“这个大的三十,那个稍微小的二十五,这个最小的十五。”

韩栎闻言点了点头,然后翻看了一下。不过看着这些印刷的红底金字的春联,韩栎总觉得少了什么,然后就摇头离开了。

而那个摊贩呢也不气馁,而是接着想其他人招揽生意。

又走了走,他还是没有发现一副自己能看上眼的春联。可能是来自一个学艺术的偏执吧,他总觉得这些印刷的批量产品,少了一份过年的那种烟火气。

如果不是他自己毛笔字写的烂,他都想自己剪红纸写一副。

正有这种想法呢,韩栎远远的就看到一处mǎi_chūn联的摊位前围了很多人。走过去一看,发现里面正有一个身穿红色唐装的老人在那挥舞着毛笔书写着春联。

虽说韩栎不怎么懂书法,但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个老人还是有很深的笔上功夫的。至少写出来的字不怎么呆板,也没有太多的匠气。

事实上很多老人退休后,都会练习书法,而这类书法也被称作是老年书法。可能是受限于精力和体力吧,所以这部分字虽然也不错,但却缺少了很多灵气。

“好!”就在韩栎神游的时候,旁边的众人纷纷叫好了起来。只见老人将一副刚写好的字递给旁边的年轻人,而这个年轻人呢,则是拿了一个电吹风,正在那将上面的墨吹干。

而老人写完后则是坐下了开始喝着茶,准备等待下一单生意。

像这种手写的春联,虽然比较好,但普遍比印刷的那种春联要贵很多。所以这里围观的人比较多,但真正买的人却很少。

“春联多少钱一副啊。”韩栎出声道。本来按说是不能提钱的,在艺术品谈价的时候,会用到一个专属词叫做润格。简单来说就是润笔费,也有最低价格的意思。

不过这是在农贸市场,这么说就显得有些另类,所以韩栎也就随大众了。

“大的一百五,小的一百二。”那个正在吹墨的年轻人随即回道。

“太贵了,能不能少点。”旁边就有围观的人开始还价道。

“不能在低了。”

这个年轻人冲着众人介绍道:“这是咱们市书法协会的民间书法家,这次出来也是市书法协会组织的送春联下基础的活动。这字啊我们只收点车马费,根本不够老人家的润格费。而且你们买一副春联,我们还送你一张现场写的‘福’字,绝对十分划算。”

听到这个年轻人的介绍,韩栎笑着摇了摇头。先不说这个老人是不是市书法协会的会员,也就是这个民间书法家。就算是了,一个小地方上的书法协会会员,也不是什么名家,他的一幅春联能值多少钱。

不过这到底是人家的生意,更何况这老头字写的不错,所以韩栎也就不点破了。

看了看老人的字,韩栎觉得不错。正好呢这一圈也没看到其它好的春联,所以韩栎随即出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章 赶集求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