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归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熊族法术
/p>

吴中元尚未接话,前面突然冲出一群野猪,是一头母猪带着一群小猪仔儿,奔突的很是惊慌,后面应该有什么猛兽在追赶它们。

吴中元急忙取了弓箭在手,搭箭戒备,不多时,一只花豹冲了出来,追着那群野猪往南去了。

吴中元可以放箭却没有放箭,那只花豹的肚皮也是瘪的,看得出来它也很久没有进食了,若是阻止它狩猎,它可能就会饿死,所有的生存都是建立在杀戮和掠夺的基础上的,无一例外,只是方式不同,对象不同。

野猪和豹子的出现打断了二人的交谈,待它们跑过去之后,吴荻也没有重拾之前的话题,而是冲吴中元讲说熊族巫师所能施展的法术。

除了只有王族血脉才能施展的那些法术,熊族巫师可以使用的法术还有二十多种,其中有一些是与祭祀和祈福有关的,还有一些与医术有关,扣除这些不很重要的,还有九种主要法术。

这九种主要法术与巫师的灵气修为相对应,淡红灵气的洞神巫师可以施展的法术名为天地回生,这种法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快速愈合自己或者战友身上的伤口,灵气修为越高,法术的威力就越大。

红色灵气的高玄巫师可以修炼的法术名为五行护盾,这是一种防御性法术,高阶勇士也可以催生护体气屏,但巫师所凝聚的护盾为有形之物,而高阶勇士催生的气屏则为有质无形,且施展这一法术的巫师并不受自身五行所属的限制,可通过咒语和指诀与外界五行产生感应,控驭一定范围内的五行之物凝聚护盾。同样,护盾的笼罩范围和坚固程度也取决于自身灵气修为的高低。

深红灵气的升玄巫师可以研习的法术名为七窍灵通,这种法术与雅利安人的御兽之术有些相似,也是通过指诀和咒语与野兽产生感应,加以驯服驱用,巫师的坐骑就是这样得来的,灵气修为越高,所能感应驯服的野兽越威猛,与雅利安人的驯兽之术相比,七窍灵通有其长处也有其弊端,其长处就是一旦与某只野兽心窍连通,产生了心灵感应,就会持续终生,不管这只野兽身在何处,都可以感召呼唤。

弊端则是这种心窍的连通是有一定限制的,所能连通控驭的qín_shòu数量取决于自身血脉的纯粹程度,便是九阳九阴血脉,一生最多也只能连通七只qín_shòu,而且一旦与自己心窍连通的qín_shòu死亡,也无法再度感应增补了。

也正因为有此弊端,所以这种名为七窍灵通的法术,大部分时候都只是被巫师用来捕捉和控驭坐骑。

淡蓝灵气的洞玄巫师可以使用的法术名为雷霆之怒,这是巫师战斗时用的最多的一种法术,不久之前兰青巫师与阻拦她的那两只巨鹰争斗,使用的就是这种法术,灵气修为越高,所感召和使用的天雷威力越大,催发天雷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短,准头也就越高。

蓝色灵气的三洞巫师可以修炼的法术名为呼风唤雨,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可以影响天气的法术,不止是风雨,连雾露霜雪也可以影响操控,这种法术很是玄奇,但施展这种法术所耗费的灵气也很骇人,而且对施法者的灵气修为要求也很高,只有紫气以上的高阶巫师施展才可能引发狂风骤雨,三洞巫师若是施展,估计也只能滴下几个零星的雨点儿。

深蓝灵气的大洞巫师所能施展的法术就是瞬息千里了,施展这种法术需要两个前提,一是灵气修为达到了大洞品阶,二是血脉达到六阳,这种法术非常神异,可以将任何想要传送的人或物送到施法者曾经去过的地方,用现代的话说,这是一种可以制造虫洞的法术,时间和空间的转移本质是虫洞的横向和纵向开启,但这种法术虽然神异,却最不稳定,如果修为不足,亦或者施法者作法时心神不稳,就可能出现偏差,传人容易把人传死,传物可能把物传丢,也正因为这种法术很不稳定,所以瞬息千里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即便施法者愿意施展,也没几个胆儿大的敢让他传。

淡紫灵气的居山巫师所能施展的法术名为生死幽冥,这种法术与瞬息千里有些相似,本质都是开启虫洞,将敌人送到另外一个时空,至于具体送到哪儿去了,可能连施法者本人也不知道,总之是送走了,再也回不来了。这种法术已经多年未曾有人使用过了,因为施展它不但需要居山修为,还需要七阳或者七阴以上的纯粹血脉。

紫色灵气的洞渊巫师所能施展的法术更为神异,同时对血脉的纯粹程度要求也越高,需要八阳或者八阴,这是一种名为人神共愤的法术,当初给这种法术命名的人可能不知道还有霉运当头这个词,不然肯定会用它来命名,说白了就是诅咒,令目标走霉运,不管干什么都事与愿违,喝凉水都塞牙,盐罐子都生蛆。

深紫灵气的太玄巫师,如果是九阳或者九阴血脉,可以施展一种名为永生不死的法术,这种法术已经大大超出了科学所能解释的范畴,只要对方心甘情愿,九阳巫师或者九阴巫师就可以吸取对方的寿数来延长自身的寿命,同样,只要巫师本人愿意,也可以将自身寿命转移给任何人。

天地回生,五行护盾,七窍灵通,雷霆之怒,呼风唤雨,瞬息千里,生死幽冥,人神共愤,永生不死,熊族的主要法术就是这九种,但后四种目前熊族巫师没人能够施展,因为熊族现存巫师最高不过三阳。

这些法术的施展都需要指诀和咒语,但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四章 熊族法术--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