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我的大明新帝国>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

在建立大明形象上,郑和是有功之人。

但是时代的局限性,包括整个大明的外交策略,并没有一个长远的发展思路,这就导致了大明实际上是赚了面子,丢了里子。

一个个小国都是名义上的归属,大明没有任何政策上的举措,更谈不上实际控制。

而且这些小国家每次上缴的贡赋,还没有赏赐多。不谈贸易的利润,大明在这种国际关系中,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

以永乐九年拜里米苏拉进贡为例,进贡的是一头长颈鹿,美名其曰麒麟。

但是得到的赏赐,远远多于他们的付出。

他们抵达应天府的时候,赐王金绣龙衣二袭、麒麟衣一袭,金银器、帷幔衾衣洗具,妃以下皆有赐。

等到要回家的时候,赐王玉带、仪仗、鞍马,赐妃冠服。

临走的时候送行,赐宴奉天门,再赐玉带、仪仗、鞍马、黄金百两、白银五百两、钞四十万贯、钱二千六百贯、锦绮纱罗三百匹、帛千匹、浑金文绮二、金织通袖膝襕二。

而且王妃及子侄陪臣以下,宴赐有差。也就是说,人人有赏。

而大明付出了这么多,还要帮他们守护国门,不让暹罗欺负了他们。

大明的付出和回报,根本不成比例。

这不是郑和的责任,而是整个大明的政治人物,只沉醉于八方来朝,天朝上国的虚名之中。

这一切,到了朱瞻基这里,就要全部改变了。

朱瞻基可以不在乎面子,但是一定要得到里子。

没有足够的利益,大明没有任何义务来帮他们。

现在,就从麻喇迦开始,用这个小国来杀鸡骇猴,以儆效尤。

以我大明为尊,就必须要一切都跟着我大明走,说我大明话,写我大明字,守我大明礼。

想要明里一套,暗地一套,行不通了!

朱瞻基一声令下,整个舰队的管理系统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针对麻喇迦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不管是从文字,语言,习俗,还是年号,纪年方面,都要制定一套统一的方案。

这里面,有些东西是现成的,有些东西却要现立。

数千文臣,文官,文人们都各抒己见,终于在抵达麻喇迦的时候,拿出了一套粗略方案。

这套方案在外交关系上,并无多大的改变。也就是说,在明面上,依旧延续大明针对南洋各国的外交方案。

但是在朝贡制度,文化交流,经贸往来,包括后世最重视的外交权,全部都有了相应的改变。

朱瞻基现在不能改变朱棣定下来的南洋各国的三年一朝贡的次数,却可以要求各国朝贡的贡品种类。

像以前的“祥瑞”什么的,还有有多远给我滚多远吧,要送贡品就要来电实际的,不管是金子,铜锭,还是木材,大米,小米,只有这些资源类的贡品,大明才会承认。

经贸往来这一块的改变不大,因为现在的定价权基本上也在大明手里。而且各国缺少大型的船只,基本上只能被动回应贸易。

只要大明卡住了进口的货物种类,这些国家自然会向大明的要求靠拢,他们并没有太多可以谈判的条件。

可以说,大明可以没有他们,但是他们离不开大明。

然后就是外交权,这个里面要分有自卫能力的国家和没有自卫能力的国家。有自卫能力的国家,有自己的军队,可以拥有一定程度的独立外交权。

但是像麻喇迦这样的国家,原本就是几个村子,在大明的扶持下,才在麻喇迦站稳了脚跟。

如今的麻喇迦虽然占据了马来半岛的南端,但是总人口都不到两万人,要不是大明扶持,把暹罗给控制住了,人家暹罗早就把他给灭了。

这样完全依靠大明的贸易,依靠大明在这里设置官厂才能生存的小国,给他们外交权就是浪费。

然后就是朱瞻基最重视的文化交流,这个文化交流实际上就是文化侵略。虽然这种侵略不会动刀枪,却远比刀枪的作用更大。

当南洋各国,一个个都说大明话,写大明字,穿大明款式的衣服,过大明的习俗。那个时候,他们不就是正宗的大明人嘛!

所以,这个时候,那些文臣和儒家弟子是最激动的,朱瞻基他们已经做好了宣传,就指望这次跟上的几千的儒家弟子,一个个都留在南洋各国来教书育人。

哪怕他们一个个最多能待两年,但是也不怕,因为后续还能从大明召来更多的文人。

朱瞻基甚至还在计划,等他这次回来,掌握了大权。以后的科举,哪怕中了进士,也要先到南洋来实习两年,然后才能回大明当官。

虽然这会遭到一定程度的抵制,但只要做好宣传,不怕他们闹翻天。

众人对这份计划还有些顾虑,因为朱瞻基简直是推翻了原本大明对南洋各国的既定政策。

但是却没有人敢反对,因为现在儒家学子们对这份计划充满了信心。

金纯身为礼部右尚书,也是这次文臣之中地位最高的,他当然也比其他人更早就看出了朱瞻基这份计划的狠辣之处。

如果一切都能按照这份计划发展,不用一百年,只需五十年,整个南洋,不管哪个民族,都会成为大明的忠实子民。

所以,他也是推动这个计划最积极的人,甚至他怕那些文人想不通,每天都冒险乘坐传令船,到各个船上去宣传,去给那些文人们讲解其中的道理。

也是这个时候,他跟同样对这件


状态提示: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