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我的大明新帝国>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变化

“马哈木父子于四月初九在承天门外斩首示众,彼时京城民众无不欢欣鼓舞。至此以后,瓦剌部落烟消云散。”

朱瞻基却知道瓦剌部落虽然衰败,但是大明真正的心腹大患是鞑靼。不过这个时空,北明山铜矿的开发,已经把鞑靼人给拴在了那里,不会再成为祸患。

朱瞻基点了点头,中官毛巡又继续禀报道:“四月初六,陛下下旨,将谷王朱橞及其二子皆废为庶人,其官属多诛死,只有典薄张兴因曾经事先告发,得以免罪。”

朱棣废朱橞早有预兆,这次朱瞻基携带宗室出海,谷王府就没有派出世子或者郡王随行。

朱瞻基对这些事情并无多大兴趣,问道:“两家银行如今发展如何?三月发生的贪污卫所军费之事,可有了结?”

毛巡立即让随从找出了关于两家银行的资料汇总,回禀道:“银行开业已经四月有余,如今大明各军卫已经习惯了让士兵自己领取俸禄,只是盘剥之举屡禁不绝,依旧有不少上官按月索求底层军士俸禄。陛下如今让兵部携刑部官员,组成巡抚按察使团,分赴各地进行调查。”

这个时代,军中将领贪污受贿成风,以往的各军卫,吃空饷,盘剥底层士兵的俸禄,那都是正常事。

但是如今大明发展银行将网点开到了全国各县,所有大明官员,包括士兵的俸禄都通过银行直接发放到士兵的手中。

这样一来,吃空饷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但是盘剥俸禄,想要杜绝还不可能。

这不仅仅是监管的问题,更因为上官对下属予取予求,甚至连下属的命都控制在上官的手里。

这样的环境下,即使上官不盘剥,那些下属也会将自己的俸禄奉上大半。

这种时代局限带来的腐败,除非是将社会层次来个颠覆,否则根本无法根除。

但是,这种社会架构的改变,是不能轻易触动的,不论怎么说,都没有自己造自己反的道理。

将银行的事务汇报了一番,毛巡又开始汇报大明如今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这也是朱瞻基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方面。

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可不是后世世人才明白的。

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商人就已经把道路畅通作为发展商业的重要基础。

朱棣虽然不是一个重视商业的皇帝,但是如今的大明商业几乎被內监控制,他也不会跟自己的钱袋子过不去。

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战争狂。在他的构想里,大明的机动野战部队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调动到全国的任何一个角落,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

虽然是为了战争,但是如今的大明已经把修建三纵三横水泥路,当作是目前的基本国策。

虽然这三纵三横的道路基本都是以京城应天府为中心点,但是这种规划更符合如今大明的实际情况。

因为如今的大明,除了东南稍富裕,其他地区都依旧贫穷。特别是北方地区,当初打的十室九空,千里无人烟,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依旧没有能恢复过来。

在其他地区修路,是对资源的极大的浪费。以应天府为中心点修建道路,不仅可以把京卫,京兵迅速调集到其他地方,更能让京城的商业得到更大的资源支持。

朱棣现在就已经看出来了,当初朱瞻基告诉他,夹江工业区会比北明山铜矿给大明带来更大的利益,他还不相信。

但是现在,夹江工业区只是发展了两年多,却已经带动了整个天下的商业。

朱棣现在都有些不知道该怎么来管理这个夹江工业区了,因为这里面有太多东西,他都没有真正看明白。

而这里又给他带来了极大了利益,一个工业区,现在每年给他带来的收益就要超过五百万两白银的纯收益,这已经超过了整个大明税赋的四分之一。

不到一县治地,能创造大明近三成的收益,要搁以前,朱棣是怎么也不会相信的。

但是现在事实摆在面前,朱棣舍不得这个钱袋子,哪怕看不懂,也只能听之任之,然后自己慢慢研究。

他现在唯一能搞明白的是,夹江工业区的发展,绝对不是复制几家同样的工厂就能模仿的。这是整个大明的技术,资源集中在一起,才出现的奇迹。

有大臣上书要把这个工业模式在其他地方展开,比如同样有大江的武昌,洛阳,杭州等地。

但是朱棣却没有同意。因为他还没有看清楚这个工业区的本质,却已经看到了这个工业区的可怕。

他绝对不会同意在京城之外,也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工业集群,这会给地方官员带来数不清的资金和资源,也有了造反的本钱。

如今这样的模式,其实是符合朱瞻基的计划的。

夹江工业区现在能发展的如此之快,主要原因是吸整个大明的血,在供应这一个工业区。

在大明的科研和技术实力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之前,在这种模式很容易被模仿之前,他绝对不会大力扩张,导致技术外泄。

他现在看似重心都集中在夹江工业区,但是实际上,他最重视的还是下马桥农庄的十个研究院。

只不过,这是个研究院除了医学研究院崭露头角,其他的研究院更像是朱瞻基拿自己的私房钱养起来的私人爱好。

但是其他人不知道,朱瞻基对这些研究院有多么重视。他宁愿把金阔带上,把孙林也带上,却不把负责下马桥农庄的陈诚带上,目的就是为了让陈诚帮他看管好这个家


状态提示: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变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