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我的大明新帝国>第三十六章 环岛之行

但是,愿意留下的开创一片新天地的人有,犹豫的人更多。

如今的大部分宗室人员都是好吃懒做,贪生怕死之辈。虽然不会让他们孤身前来,既然来此肯定会配备相应的护卫以及百姓,但是他们依旧不愿意辛苦地开荒种田,开矿。

朱瞻基也不急着逼他们,因为这次前来的目的,只是让他们见识一下海外风月,不要让他们觉得海外全部都是蛮夷之地。

在星城分成了两批人马,王景弘带了大约三万人先下西洋。在星城又留下了几千人继续驻守和建设新城,所以朱瞻基现在的主力探索队大约将近七万人。

探索队分配出去了一万八千人,留在船上的人员还有上万,另外的四万人全部上岸,在岸上修建简易基地。

这个基地暂时不会启用,所以主要是平整土地,修建码头,然后还有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修建蓄水池。

因为城市西方的山区,布里斯班这个地方,是仅次于悉尼与墨尔本的澳洲三大水源区之一。

这里有两条大型的河流入海口,在缺少饮水的南洲,这里可谓是风水宝地。

朱瞻基让人选择的登陆点位于后世的布里斯班市中心东方的纽斯特德,这里是两条河中间的一片丘陵地带。

这里没有多少大型树木,也就没有大型动物栖居,加上两条河的渗透,士兵们只挖了不到两米深,地下水就已经冒了出来。

虽然这里的水碱性有点大,并不算好喝,但是再向上游的水质也是如此,除非到山区去取水。

但是到了那里,大船根本无法进入,进出非常不方便,所以只能将就。

超过五千士兵一起动手,将这个蓄水池挖的非常大,不到五天,就挖出了超过五万方土,在蓄水池的旁边堆起了一座小山。

这也代表,这个蓄水池的蓄水能力超过了五万方。

挖出了这个蓄水池之后,依旧是用船只从海滩上拉来海沙,在蓄水池底铺满。

为了防止水质腐败,还专门在最低的位置挖出了一个排水口,让渗透出来的水能流动起来。

朱瞻基把自己的兴趣放在了建设基地上面,那么与这里土人接触的任务,自然就安排给了郑和。

而郑和也的确比朱瞻基更适合这项工作,他的性格温和,耐性也很好,跟这些土人接触最合适。

从探索队出发之后的第五天,就有一些土人代表被带到了基地。

这些土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只是形成了最初级的统治阶层。

跟他们打交道非常困难,想要正常接触,首先要先教会他们说简单的大明话。

朱瞻基当然不会干这些事,他这个太孙,在他们这群根本没有太多等级之分的土人心里,并不一定比其他人高贵多少。

最多,恐怕就是他们能理解的部落首领的后代吧!

但是他们的部落制度并不是继承制,而是最原始的谁最强壮,最能干就能当的推选制。

所以,他们根本不能理解朱瞻基的身份。

其实从这方面来说,最原始的政治制度,其实也是最开明的。

整个社会发展到最后,依旧采用的是推选制。

他们对朱瞻基的身份理解不了,但是他们对看到的东西却能轻易地理解。

那些土人被带到基地之后,每个人看到巍峨的战舰,无不跪下磕头,祈祷,对大明人仿佛神一样对待。

大明人的衣食住行,行礼,无不引发了他们模仿。

他们很快就跟着大明人学会了吃米饭,吃面条,用筷子,许多人吃着这些从来没有吃过的饭菜激动地流泪。

朱瞻基之所以没有见他们,除了现在懒得搭理他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习惯穿衣服。

将这样的野人带到大明皇太孙的面前,也太掉面子了。何况,朱瞻基跟女眷待在一起,不可能因为他们,就让女眷们回避。

在朱瞻基的心里,自己的女人比他们重要多了。

何况,他对这些野人也没有多大兴趣。在后世,他见多了他们的后代。

他也知道澳洲的野人在这个年代被分成了大约五百个部落,因为天气的原因,他们在南洲北部的人口,甚至还要多于南部。

因为在北部,他们一年四季都不需要穿衣服,不需要盖被子。

但是在南部,那里是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到了冬天,还必须要穿衣服。

而他们不会制作衣服,只会穿兽皮,盖被子对他们来说更是奢望,依旧只能利用干草和兽皮。

澳洲的土人虽然被统称为土人,但是分了超过五百个大型部落,语言也不是互通的。

除了临近的部落,把北部的土人带到南部,他们也无法跟其他土人交流。

正是因为如此落后,如此笨拙,澳大利亚一直到十九世纪才承认他们是人,又一直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承认他们有公民权。

朱瞻基虽然没有灭绝他们的思想,只不过是想利用他们干些体力活,然后留他们的女人给开发南洲的士兵们解解闷,而不是有人道主义的怜悯之心。

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华人的同化能力比那些白人要强的多了。

白人几百年都同化不了土人,黑人,美国到了二十一世纪依旧被民族矛盾困扰。因为没有统一的文化,他们不同民族根本无法融合。

相比华人,在同化方面他们落后了几百年都不止。

先是利用他们的劳动力,然后通过挑拨离间减少他们的男性,同时利用联姻


状态提示:第三十六章 环岛之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