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我的大明新帝国>第八十一章 纷扰(八千字大章求订阅)

封建社会由于落后的交通方式,落后的金融手段,所以皇帝从来不怕有人贪污。

因为不论任何人,贪污了多少钱,这些钱财依旧还在这个国家。

皇帝把天下都看做自己的,只要你做的不过分,不用这些钱财来邀名,来造反,问题都不大。

因为大臣跟亲戚一样,都有远近亲疏,你多捞一点,还是他多捞一点,这都不是关键。

可是你要是想用这些钱财,像后世的阿布一样,来为自己邀名,那你就是找死。

方宾爱财,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难道朱棣就不知道吗?

如果朱棣真的一无所知,那么锦衣卫,都察院的人,都可以回家了。

但是朱棣为什么不管?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方宾没有失宠,能做事。对皇帝来说,能做事的大臣比一个无能之辈要强得多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养猪,天下财富散落四处,有一个贪官来捞钱,到最后,这些钱还是又回到了皇帝这里。

就像后世的和珅,你捞了再多钱,我随便找一个借口就能抄家灭族,最后你还是一场空。

至于后世的法制思想,平等思想,在这个时代是没有市场的。

就连老百姓被官员,被贵族欺负,他们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是被逼到绝境,他们连告状都不敢。

但是在内心里,他们也想成为上等人摒弃以此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这种渴望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或者说这个时代的规则。

如今朱棣西征,方宾身为兵部尚书,朱瞻基并没有心思对付他。

现在整个大明的重心就是为西征服务,兵部的稳定大于一切。所以,他才把目标对准了左都御史刘观。

可是他没有想到,方宾现在主动冒出头了,并且因此引发了一场风波。逼得他不动手都不行了。

而知道了方家从京城运了两船金银回老家,朱瞻基将杨章德召进宫来,痛骂了一番。

这不是几千两银子,几万两银子,是价值十三万枚银币的金银币。即便是里面有一些金币,数量也不多,大部分都是银币。

大明为了增加金币的硬度,往金币里面加了一些合金,让金币不易磨损。

而在如今,金币一直不算流通货币,因为金币的购买力太强大了。

黄金现在还主要是作为贵重金属在流通,大部分家庭购买黄金,不是为了消费,只是为了打造首饰。

这样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把黄金铸成金币,因为这会降低纯度。

所以市面上,现在流通最大的就是银币和当五十的铜钱。

这就相当于四吨多的银币运出京城,而锦衣卫这里却没有一点动静。

杨章德也委屈,因为他现在毕竟还不是锦衣卫的一把手,甚至只能算是四把手。

锦衣卫不能如臂使指,他纵有万般能耐也无可奈何。

朱瞻基是发了一通脾气之后,见杨章德有些委屈,这才想起了这茬。道歉当然是不会道歉的,他安排说道:“你派人去西北,先将方宾密切监控起来,不可惊扰了他。另外,你亲自去镇江府,给我将两船银币运回来,我倒要看看,方家是想要这两船银币,还是想要方宾的命。”

这个时候,朱瞻基依旧不想动方宾。他去西北主持军务,事关重大,虽然有金幼孜可以取代他,但是朱瞻基却不相信金幼孜的能力。

来到这个时代,朱瞻基早就发现了,越是在史书上名声大的人,其实做事能力越差。

因为这个时代重文采而不是干才,越能干的人,越能做实事的人,反而越被人瞧不起。

金幼孜在后世的名声比方宾大的多了,但是方宾已经当了二十年的堂官,主持兵部近二十年,办事能力不需要担心。

可是金幼孜除了早年当过几年言官,后来就一直在文渊阁,詹士府这些耍嘴皮子,研究经义,写书注厮混。

他虽然对军队后勤也算熟悉,但是从来没有主政过,让这样一个人负责整个北路军的粮草供应,朱瞻基不放心。

他也不像杨荣,杨荣虽然主政的时间也少,但是杨荣担任了多年的内阁首辅,主持整个内阁,相当于朱棣的政务秘书。

而且杨荣的能力是得到证实过了,两次北征,中军事务都是杨荣负责的。

所以,直接要了方宾的命,还不如留他一命,让他继续为大明效命。

至于这些钱财,只要他不是要钱不要命,就根本不敢问朱瞻基要。朱瞻基的手里,可是还掌握着他贪污的把柄。

杨章德见朱瞻基平静了下来,这才问道:“殿下,那方宝该如何对待?赵家又该如何安抚?”

朱瞻基想了想,赵诚虽然只是从八品的官员,但是毕竟已经是官,不再是吏。他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见财起意,想要捞一笔好处,但是毕竟也是因公殉职。

“着镇江知府韩拙以朝廷殉公之名安葬,免赵诚一家二十年钱粮,另从方家之财里面补偿五百银币。将行凶者抓捕归案,按律审讯。至于方宝,就留他一命,让他回钱塘去。”

杨章德一听,就明白了朱瞻基暂时没有动方宾的念头。这样他也知道了派人去西北监督方宾,不是为了防范方宾潜逃,只是为了监督他,不要因私废公,坏了大事。

不同的目的,他就会派不同的人。

加入朱瞻基想要对付方宾,他肯定要派能干一点的,能吃苦的人过去。


状态提示:第八十一章 纷扰(八千字大章求订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