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如今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朱瞻基的积极推动下进行的。
大明如今的整个社会需求,还达不到后世的发展需求,文化知识储备,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都还需要加强。
这比什么都重要!
不过,朱瞻基虽然知道该往这个方向发展,要让社会的需求与人们的追求相结合,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提升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他能知道的就是加强教育,加强宣传。
提升社会的需求与国民的追求境界,他只知道应该扩大内需,引领社会趋势。
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方案,他其实也不过是个半瓶水。
所以,他要留着欧洲的白人,让他们变成一条鲶鱼,不至于让这个世界变成死水一潭。
这是外部环境,在内部,除了加强教育和宣传,他开始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继承人的培养方面。
二月十五,大朝会上,朱瞻基正式颁布了《大明军队换装条例》,从三月开始,大明的所有军队将会换装连发枪。
而原有的超过五百万支燧发枪,除了一小部分发放给地方民兵和衙役之外,将会全部运送到大明本土以外,或者卖给大明的藩国,或者发放给东洲,南洲,西洲的百姓,让他们能够不需要军队的保护,继续保持对当地土人的优势。
与此同时,原本那些没有持枪资格的商船,商队,这次也被放宽了规定。凡是没有案底的大明百姓,都能申办持枪证。
这条规定遭到了不少官员的反对,他们认为枪支泛滥,会让百姓变的难以管教。
朱瞻基当然知道后世的美国是什么样的,但是他想试验一番,如果百姓的手里有了枪支,那些贪官污吏,那些欺压百姓的恶霸乡绅,会不会老实一些。
因为阶级的存在,哪怕如今的朱瞻基再强调吏治,一些欺压百姓,不把百姓当人看的官员和乡绅依旧很多。
枪支的普及,或许会从源头上解决一些问题。因为人人的手里有枪了,那些欺压百姓的人就要掂量一下了。
当然,如果影响实在太坏,朱瞻基相信他有能力届时再进行禁枪。毕竟,如今大明的军队还是很强大的,而老百姓的生活过的好,也没有几个活腻歪自己想要找死的。
四十年来,朱瞻基想要推行的政策,还没有推行不下去的。虽然许多人反对,但是最终还是在议会得到了通过。
议会里面的武将不少,他们对大明的军队实力很相信,认为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军队都能解决问题。
那些文官们虽然有一部分不愿意,但是不敢违逆朱瞻基的旨意,最终以刚好超过三分之二的票数,通过了这个条例。
二月十六,朱瞻基接见了外交部长红海候马随和副部长黄挺,询问了关于欧洲各国之间人事和亲戚关系方面的一些情况。
红海候马随是曾经的苏伊士总督马欢的幼子,此人从小随父亲驻守苏伊士。在马欢修建苏伊士运河的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因为从年轻时代一直在海外发展,所以他有着丰富的外交经验和眼界。
马欢六十四岁向朱瞻基告老还乡,朱瞻基擢升他为红海公,家族世袭红海候,三代以后方才递降,以示褒奖。
马欢在正统二十六年过世的时候,马欢的长子已经早夭,并且没有留下后代,次子,三子都是庶子,所以最小的马随继承了爵位。
马随在是正统十九年回国之后,就进入了外交部工作,在外交领域迅速展现了自己的才华。
正统三十二年,原本的外交部长陈诚以八十高寿过世,马随以绝对优势被朱瞻基任命为新的外交部长。
这些年来,大明在外交领域硕果累累,南洋诸国,西域诸国对大明言听计从,马随的功劳不可湮没。
所以,黄挺虽然是黄渊的儿子,是朱瞻基的女婿,但是马随这个外交部长的位置,依旧稳如泰山。
黄挺跟朱瞻基汇报了他这次前往欧洲的工作成绩,对奥斯曼与欧洲的关系,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因为火枪的出现,原本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在这个时空面对欧洲却没有多大优势。
不过,他们现在依旧占据着君士坦丁堡,只是略微处于下风。
欧洲人心不齐,加上大明给他们的威胁太大,也并没有跟奥斯曼死磕的想法,目前保持着微妙的均衡。
在提到用蒙特作为暗线,想要进入欧洲上层阶级的计划之后,朱瞻基对这项计划表示了赞赏。
他也承诺,如果蒙特真的立下大功,不会吝啬一个正式的爵位。
最后,他跟马随说道:“郑宏一事,虽然未遂,但是也凸显了朝廷对边关的一些政策的不足。朕有心改变目前的职衔继承制度,爵位可以继承,但是今后的职衔将会与爵位分开。
这项制度会触及各地边关世家的利益,不利稳定。所以,今后外交部要加强对边境地带部落和国家的干涉,维护各地稳定。”
马随身为一个老外交人员,当然明白朱瞻基的担心是什么。
就像河中地区,那里虽然现在已经是大明的地盘,但是大明在那里的总人口也不过百万。
这些人,还比不上当地的一个大部落,像吐鲁番国,目前的人口就有百万。而蒙元人后裔,也超过了五百万,乌兹别克人,总人口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