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北洋新军阀>第一百七十二章.又是个闭门羹

舟山群岛就在浙江外海,出了这个不友好的松江府,从上海县的青村中前所返回长山岛,再临杭州湾,比之前甚至还要快了几分。

毛文龙出身算的上南毛,他是杭州府钱塘县人,只不过幼年就丧父,跟着母亲投奔京师的舅舅,最后过继给辽东毛家的大伯,这辈子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北方度过的。

这个年代的宗族观念极其强,早些年毛珏不争气,毛文龙也没起啥心思,可这两年,毛珏就跟变了个人那样,呃……,也确实变了个人,他一个人足以撑起大半个东江,想要把东江变成毛家世藩,还是需要毛家宗族的支持,所以毛文龙这才急不可耐的把毛珏打发回江南,联姻是一方面,挑选些毛家人北上亦是一方面。

就算毛珏是从后世来的,这方面也不能免俗,他也希望能有多几个同姓人来给他帮帮忙,铁义如今是太缺乏有文化的高级人才了,短时间还好,一但拖得太长,早晚得生乱子,就算不生大乱,也得严重拖延东江的发展。

文人,武人,士兵,这次是能划拉多少,毛珏就想划拉多少,从金山卫的港口登了岸,他又是兴致冲冲的直奔着杭州府杀了过来。

马队还是沿着江南小道迤逦向东,说实话,刚上岸,毛珏心头还真是忐忑,这江南大族如此跋扈,万一再遇到什么不平事,他是管还是不管?万一这次被活埋的是个男的呢?不管岂不是他见色忘义,可管了,万一再得罪哪个大族,在江浙他再来个臭名声,还怎么招人啊?

不过这种担忧算是多余了,上岸没多久,杭州府另一副模样不禁映入他眼帘。

和人口稠密,繁华富庶的南直隶相比,这儿的丝绸主产区,却是呈现出一副荒凉的模样。

连续走,几家村子居然空了一多半,偌大的桑园桑树长得干干巴巴的,明显许久没有人照料了,还有不少良田美宅破败的很,墙上的石灰块块皲裂,窗户上密布着蜘蛛网,不少宅子插着草签出售,却是无人问津。

“这是江南?”

毛槊有些不可置信地的左右张望着,在他们这些北人的心里,江南都得是松江府那样,人口密密麻麻,土地肥的漏油,家家户户都是大款模样,可这儿,没比他铁义镇强出去多少,实在是令他诧异。

说实话,左右观望着毛珏也是挺惊奇的,不过敲了敲脑袋,一些前世的记忆萦绕到脑海中,他又隐约有些了然了。

银子惹的祸!

后世在网上曾经有个很著名的论调,银子毒死了大明帝国!

江南富庶,所以大明的基本国策一向是银饷取之东南,用之西北,然而,江南也是不产银子的,中国就不是产银国!江浙一带源源不断的银两,来源都是西方殖民者自美洲新大陆掠夺来,自马尼拉,台湾一带与大明海商贸易,输入中国的,在樊树志的中调研,最高峰时候每年输入大明的银两高达八万六千二百五十多公斤,也就是一百七八十万两,几十年就是上亿两,这些银两刺激了江南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也是晚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

可到了天启年,崇祯年,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袭击了整个世界,荷兰拖离西班牙打响了八十年战争这几年到了最激烈的时刻,海上西班牙人与荷兰人的商船宝船疯狂的厮杀着,三十年战争,让西方对于丝绸茶叶等东方货物的需求一下子减少了不少,每年流入大明的银子连往年五分之一都不到。

而且另一个诅咒,中国永远不可能自己发展出资本主义,萌芽永远是萌芽,在这儿又是生效了,那些历年来自海上的银两不是流通市场用于再生产,绝大部分却是被富商官绅世家大族给窖藏了起来。

在商业上谋利之后,许多人又走回了传统的老路,把钱投资到了土地上,银两的投入导致江浙高额的通货膨胀,这冷不丁输入量大减,市面上还没有足够的银钱与市场把出口转为内销,江南经济不可抑制的开始萧条了。

赋税银两取自东南,用于西北,明末西北遭遇了小冰河期罕见的自然灾害,需要的银两粮饷数量呈几何般的上升,然而赋税来源东南又出事了,再加上东北与后金的战争,大明帝国几乎是一下子就举步维艰了。

而且到了崇祯这儿,变得更加艰难,因为他缺乏祖先的智慧,万历皇帝被批评为大明朝最慵懒的皇帝,三十年不临朝,可是他又一项本事值得称赞,那就是敛财,万历年间,由太监组成的矿监,税监遍布偌大的江南,别管太监多贪,起码一大部分银子还是输送到了朝廷,都说张居正新政支撑了万历三大征,大明帝国最后的辉煌,要知道张居正万历十年左右就呜呼哀哉了,万历朝的战争绝大部分都是在他死之后,而且这个时候新政大部分都被废了,要不是万历帝会敛财,哪儿有打的小鬼子嗷嗷叫的辽东铁军?

天启年间也差不多,别看天启皇帝也不务正业,他重用魏忠贤,而魏忠贤也是刮得工商的银子,别管他如何竭泽而渔,贪污不法,逼得那些江南大族家破人亡,可他没加农税,像琴娘这样被欺压的斗升小民好歹还能活得下去,而且天启年间好歹不缺军饷,就算几十万部队打没了,朝廷还有力量重新组织起来,让这帮败家文人接着祸害。

可到了这位崇祯爷,局面又变了,他老人家“英明神武”的除掉了魏忠贤,又重用文臣清流,矿监税监一下子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江南大族的利益是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二章.又是个闭门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