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明末之巨宼逆袭>第二百五十九章抗清志士

造铁壳船是李元利一直以来的梦想,原来没有蒸汽机,这个梦想就不可能实现,用人力和风帆很难推动铁船行驶,但现在已经有了动力基础,铁壳船自然也就有了一丝可能。

不过对于汤若望来说,铁壳船就是天方夜谭,虽然按照科学理论,用钢铁来造船完全有可能实现,但造一艘船得用多少钢铁?

“元帅……您是说……造全铁的船吗?”他结结巴巴地问道。

李元利叹了口气,虽然他也想造全钢战船,但很显然这不是现在的大兴军能够造得出来的,其它暂且不说,光一个焊接就能够难倒所有人。

焊接在商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中国古代的焊接方法主要是铸焊、钎焊和锻焊,但过了两三千年,焊接技术仍然停留在这个水平,使用的热源都是炉火,温度低、热量不集中,无法用于大截面、长焊缝工件的焊接,只能用以制作装饰品、简单的工具和武器。

还有船体的防腐防锈问题,最简单的就是涂油漆,但油漆在这个时代也没有啊!

“我倒是想造全钢的船,可咱们现在的制造水平,根本造不出来……”李元利郁闷地道,“只能造铁甲舰了。”

顾名思义,铁甲舰就是外覆有坚硬的铁或钢制装甲的木船,后世一直到十九世纪下半叶才出现,如果现在就把它造出来,一样能够碾压所有其它舰船。

铁甲舰倒是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倭国在几十年前造的大安宅船,就是外覆三毫米铁板的铁甲船,织田信长的家臣,九鬼家族水军第八代当主九鬼嘉隆在两年内就造出了六艘,没道理大兴军现在还造不出来。

“铁甲舰?让船披甲?”

“不错!给船披上铁甲,再配上咱们的蒸汽机和枪炮,在水面上绝对无敌!”

“听起来是不错,不过元帅,这船要是披了铁甲,重量必定大增,蒸汽机的动力不一定够啊。”

这个问题李元利早就想过,一是继续保留风帆,二是增加供气锅炉,这两种方法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船靠了岸,李元利匆匆忙忙地回到家中,他手上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现在已经休息了三天,不能再耽误时间了。

……………………

广东增城新塘圩的坭紫村位于东江北岸,原是东江的河滩,江边有很多水蓊树。一到夏天,水蓊树挂满紫色的水蓊果,远远望去,坭砖房的村子就像披上紫色的外衣,坭紫村也因此得名。

村头有一座庙宇,称作东岳庙,供奉的是道教泰山神东岳大帝,平时庙中并无道人,只有一个庙祝。然而此时在庙中厢房内,却坐了四五名男子,其中一个僧衣光头,竟然是一名僧人。

“雪窦先生,此言当真?”开口相问的是一名年轻人,他看起来颇为清瘦,显得十分沉稳,给人的感觉年纪已经不小,但其实他今年才二十五岁。

此人姓陈名恭尹,是广东顺德县人,其父陈邦彦也是一名颇负盛名的宿儒。顺治三年,清军攻陷广州,陈邦彦与陈子壮、张家玉等义军,会集舟师六千余乘战船进攻广州,但因城中内应失误,谋泄事败,只得退往高明。

高明城破之后,张家玉战死,陈邦彦、陈子壮等亦被俘,二人坚不投降,陈子壮被清军“锯刑”处死,陈邦彦则被寸磔于市,全家老小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遇害身亡。

其后数年,陈恭尹为报家仇国恨而参加反清斗争,往返于粤、闽、浙等地联系抗清的各地义军,但却始终不能成事,只得于前年又回到增城新塘圩,与湛粹次女湛银成婚隐居家中。

此时他问话的对象是一名中年人,此人也是一名抗清志士,姓魏名耕号雪窦,顺治二年清兵攻占杭州,潞王投降,湖州推官冯汝缙献城降,被清廷升为知府。

魏耕邀集湖州所属各县诸生数百人起义,率领溃散兵勇,夺回湖州城,杀降官冯汝缙。但仅仅十数天后,明降将祖大弼便领兵数千攻下了湖州。

城破之后,魏耕率兵退守长兴,终因兵少粮乏,不能久守,兼之外援又绝,于是遣散士卒,举家四出逃难,辗转来到广东已经一年有余。

“当然不假!犬子峤刚从南昌过来,此事在湖广、江浙已是人人皆知!源山(魏峤的字),你好生跟两位兄长说说。”

魏耕转头向站立在身后的大儿子魏峤示意一下,魏峤向陈恭尹和那名僧人拱了拱手,这才说道:“小弟自前年与父母分开之后,便一直居住在南昌士钧伯父家中,因此对大兴军的事情知道得还算是清楚。”

魏耕带了家人隐姓埋名地逃难,但因怕被清廷发觉而一网打尽,便叫大儿子到南昌投奔至交好友何士钧,自己只带了老妻凌氏和次子魏崿南下广东,也是存了狡兔三窟的意思。

“前年洪承畴在长沙被大兴军剥皮揎草之后,大兴军又在新野尽屠鳌拜及其麾下十多万大军,声威显赫一时,东虏朝廷派了人到长沙求和,却被大兴军元帅李来亨连人都扣了下来。”

“去年大兴军王拙将军率部数万进入江西,南昌只一日便被攻破,蔡士英被斩首示众,刘体纯将军收复武昌,这些你们应该已经有所耳闻吧?”

陈恭尹和那僧人都点了点头,这些都是发生在去前年的事,广东又毗邻江西,他们哪儿会不知道。

“按理说大兴军取了南昌、武昌,下一步不是攻南直隶,便是收复粤闽,如此才能连成一片,将鞑子彻底赶出南方,但事实上却并非如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九章抗清志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