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明末之巨宼逆袭>第五百五十三章烟瘴之毒

历史上东南亚国家除南洋诸国外,安南、缅甸、真腊(今柬埔寨境内)、暹罗(今泰国)、南掌(今老挝)等国都曾是中国的领土。

先来说说安南。

安南在西汉时便是中国的“交趾郡”,到唐朝时废交趾郡设安南都护府,府治所在就是今日的河内,安南都护府辖境北抵今云南南盘江,南抵越南河静、广平省界,东有广西那坡、靖西和龙州、宁明、防城部分地区,西界在越南红河黑水之间,都护由交州刺史兼任。

一直到了五代十国时,交趾人吴权击败南汉军拓土称王,北宋无力统一,此后安南长期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存在。

一六零四年,明成祖朱棣派张辅率军深入安南,消灭了纂位的安南胡氏政权(即胡朝),得府州十五、百姓三百十二万,并将之改名“交趾”,改安南国为交趾布政使司,成功收复安南。

至明宣宗时,由于明朝全面战略收缩,杨士奇、杨荣等大臣乘机进言,宣宗决计罢兵,诏尚在安南的王通等人率军八万余人北返,罢交趾布政使司,安南又成了中国的藩属国,自此扰边不断。

明世宗嘉靖十八年,安南莫氏篡位,明廷派兵征讨,安南国王莫登庸与大臣数十人自缚跪拜,入镇南关向明朝官员纳地请降。

明朝将安南国降为安南都统使司,从属国降为属地,改其十三道为十三宣抚司,各设宣抚、同知、副使、佥事,听都统黜陟。

虽然安南实际上自成一国,但从法理上讲,安南到现在为止,却仍然是中国的领土。

而缅甸、暹罗、真腊、南掌与安南的情况差不多。

明初,朝廷在云南极边之地设立了六个宣尉使司,即孟养(今缅甸孟养)、木邦(今缅甸兴威)、缅甸、八百大甸(今缅甸掸邦东部和泰国清迈地区)、车里(今云南西双版纳)和老挝,当时这些土司接受明朝的封号,属云南三司直接管辖。

但由于这些地区离中原太远,朝廷鞭长莫及,再加上明朝后期内忧外患、自顾不暇,一些宣慰使司如缅甸、八百大甸、老挝实际上已经成了独|立国家。

特别是明朝后期,缅甸东吁王朝趁明朝刚刚经历了援朝战役和播州之役,国力衰退,无暇顾及西南,悍然对云南边境发动侵略扩张,明军战败,孟养、孟密、木邦等大片领土都沦于东吁王朝治下。

想到此处,李元利怒火更盛,他压抑住心中的怒气,沉声说道:“既然这次登极大典都不来,那以后都不用来了!”

“西南诸国原本就是我中国固有领土,如今裂土自封,且屡屡袭扰我云南边境,我大兴军岂能坐视不理?刘首辅,内阁拿个计划出来,先拿缅甸开刀,五年之内,朕要看到西南诸国全部成为我中国郡县!”

哪知刘体纯却迟疑地回道:“陛下,西南极边乃烟瘴之地,当地蛮夷自有应对方略,可不受瘴毒所害,然而我军将士……”

“当地蛮夷为何可不受瘴毒所害?”李元利猛地一挥手打断了他的话,“既然当地人有办法对付瘴毒,那就请他们来教咱们的士兵!”

“这些年来,咱们走遍了大江南北,也不知翻越过多少深山老林!川陕连绵数百里的山林难不难走?广西十万大山算不算烟瘴之地?咱们不一样走过来了?”

“诸位,咱们大兴军不是吃不得苦的老爷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才是咱们能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关键,也是咱们必须传承下去的传家宝!”

“一不怕苦,就是做事情不要挑三拣四,有困难要想出解决的办法,而不是畏难不前。二不怕死,就是要有奋不顾身牺牲的精神,这是一种境界。当艰难险阻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要勇于挺身而出,这才是不怕死的精神。”

“没有这样的精神,大兴军不可能取得现在的胜利!如果失去了这样的精神,大兴军的辉煌就不会长久!诸位,咱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总是躺在以前的功劳薄上混吃等死……”

李元利慷慨激昂的一番话语,犹如当头棒喝,让议政殿内原本有些飘飘然的文武将官们都清醒过来。

自从大兴军歼灭鞑子残部,朝鲜国请求撤藩内附之后,大兴军的文官武将们都觉得天下已经太平,而他们是新朝的开国功臣,现在应该轮到他们享福了。

虽然朝廷法度森严,大臣们不敢以身试法,但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思潮已经开始在朝堂上下弥漫。

通过长顺掌控的密探,李元利对这些情况自然是了解得一清二楚,但现在大臣们还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他也只能借这个机会敲打敲打,希望能够将这种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但刘体纯刚才的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

自古以来,云南以及云南之南的极边之地就被人认为是最恐怖的烟瘴之地,常用作流放犯人,中原人无不谈之色变。

东汉年间,交趾郡首领征氏姐妹叛乱,大将马援奉命率大军征伐,历经苦战,虽说平息了叛乱,但自身也是损失惨重,大约有一半人死于瘴毒——“军吏经瘴疫死者十之四五”。

明永乐年间,安南胡氏篡位,永乐帝派张辅率三十万大军征伐安南,经过两次大决战后将安南重新纳入中国版图,但明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明朝前期的明军战斗力非常强大,和安南人正面作战伤亡并不算大,但由于安南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明军将士因疾病死亡的士卒却越来越多。

<

状态提示:第五百五十三章烟瘴之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