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临死前的两句话,已经表明了他的内心想法:农民军推翻了明廷,导致鞑子趁虚而入,他心中是有愧的,不然他也不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叫他的义子全部投明。而且他绝对不可能投降鞑子!
可以说南明朝廷苟延残喘的最后十来年,都是因为张献忠临终这几句遗言的作用。如果不是大西军的加入,南明小朝廷既无兵又无将,怕是早就投了东虏。
就凭这两句话,李元利觉得张献忠哪怕再疯狂,也能称得上是一个枭雄!
转头想想埋在锦江中的这批金银财宝,李元利心中就是一片火热,这要是换成后世的人民币,应该有多少钱?起码几十个亿啊!有了这八百万两,他的计划就能更快更好地实施了。
“自明,往事已矣,咱们且着眼于未来吧!”挖宝藏的事还得着落到王复臣身上,李元利可不想让他无休止地缅怀下去。
“元帅,我没事!只是有些伤感罢了。想想先皇爷这一生,虽然做了不少坏事,但也称得上是个人物。他临终前说的话,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不瞒元帅,那天在保宁城前,我已经决定要自刎了,这条命算是捡回来的……”
“我前年在云南又娶了亲,如今儿子才过周岁,要是真就这样死了,留下她们孤儿寡母,还不知要受多少苦楚!”
王复臣叹了口气,心情又渐渐平复下来。前两天在生死之间走了一遭,他反而看清楚了许多事情,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快就投到李元利帐下。
“有了这八百万两银子,咱们就可以大量招纳流民了。只是这粮食怕是不好买。”李元利心情不错,不过一想到如果短时间内涌进来大量流民,吃饭还真是个问题。
“元帅,您这可是想的差了。”王复臣道,“川中没粮,那是因为老百姓都跑到其他地方去了。你看看四川周围的土司,这几年来就数他们兴旺。龙安、芦山、峨眉、石砫、酉阳,还有更远些的施州卫,只要你有银子,哪儿买不到粮?对了,还有建昌卫,那儿粮食也不少!”
李元利当然知道建昌卫,西昌嘛,发射卫星的地方,当兵的人谁不知道?他还亲自去参观过发射中心呢。不过那地方现在到底是什么模样,他确实是不知道。
“自明,跟我说说建昌卫是个什么情况?”
“元帅,建昌卫和巴蜀之地比起来,还真要好得多!原先那儿是倮罗(就是现在的彝族)聚居的地方,后来明廷从各地陆续迁移了十多万汉人进去,光卫所兵都有几万人。我估计现在建昌卫光汉人都不少于二十万!”
“大顺元年(张献忠大西国年号)的时候,刘文秀带了三万人攻破了建昌,杀了不少卫所官兵和土司,重新修建了城池,设立了官府,哪知刚过了几个月,先皇爷就叫他带兵去了保宁。”
“现在那儿都是各部土司的天下。不过,咱们拿了银子去买粮,他们也没有不卖的道理。”
李元利连想都没想便道:“如此就好!自明,到时去建昌卫买粮这事就交给你去办!你可知建昌卫除了倮罗外,还有哪些民族?”
“建昌卫辖一县九州,地域辽阔,夷人族类也多,除倮罗外,还有僰人(白族)、土蕃(藏族)、白夷(傣族)、回回(回族)等近十种。不过这些夷人多是土司的奴隶,只要把土司哄好了,那就什么事都好说。”
李元利心里已经有了计划,不过现在人多嘴杂,不好跟王复臣细说,但无关紧要的倒没有关系,他向王复臣问道:“自明,这次你们入川带来的士卒之中,应该也有不少倮罗等族的土司兵吧?”
“有两三千人吧。大帅,这些倮罗和白夷土司兵都是云贵一带的,他们只听土司的话!其实他们都是土司的赤黑(奴隶),土司的命令他们不敢不听!这次带领土司兵入川的是俄里土司,也是被俘虏了的,只要把他招降了,这些土司兵就不敢作乱!”
刘文秀就是这样干的,把那些土司笼络好了,然后再请他们派兵相助,不过李元利可不打算这么干,他有自已的想法和计划,虽然象刘文秀那样做要省事得多。
李元利撇开了这个话题,这事情一时半会的做不成,也看不到什么效果,早早地说出来有什么用?
“自明,咱们得快些去把银子挖出来,要是时间长了,天寒地冻的兄弟们可是遭罪。”
王复臣长长地呼了一口气,“元帅,到蓉城只有四百多里,照咱们现在的走法,最多五六天便能够到,现在正是江水枯竭的时候,正适合咱们挖财宝。”
“当年孙可望带着一千人也只干了半个月,那还是七八月水深的时候。现在咱们两三万人,最多两三天就行了。”
李元利点了点头,大家都静了下来,默不作声地赶路。大兴军的将士们都已经习惯了长途行军,保宁经绵州再到蓉城这一条路由于经常有大军行走,路又宽又平,走起来也轻松。四百多里地只走了五天,抵达蓉城时天才到下午。
经过绵州和汉州(今川西德阳市一带)的时候大军甚至都没有停留,绵州原来是李国翰麾下的清兵在驻守,现在城中当然是没有兵马。安排驻守的大兴军三千人马还在李元利后面,所有事情自有他们来了再去处理。驻守汉州的刘文秀兵马已经得到了保宁大败的消息,全都跑到蓉城去了。
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看到蓉城时李元利还是觉得十分惆怅和愤慨,不免又在心里把张献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