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长大的人,对水总是有一种天然的感觉。文逢吉世居夷陵,对长江水位熟悉得如同自己身体上的一个部位。
按照代代相传的祖辈经验,二月本是长江上游春雨濛濛的时节,长江的水位会上涨,但变化不大。但是入了天启、崇祯两朝,老天爷好像到了更年期,时不时地便大发脾气,一切的既往经验都失灵了。北地的灾荒姑且不论,钟灵水秀的徽州会大旱三年,天气炙热的广州会下雪三尺,真乃千年未曾听说的奇闻怪事!
长江的水位也是这样,近年来灾害频发。前年夏天先旱后汛(注一),江水排空而来,在宜都与清江洪峰叠加,荆江北岸有大堤保护,依然难逃厄运;而南岸低矮,顿成一片汪洋泽国。去年夏汛也是如此。岳州府的几个州县,被江水冲垮了垸田,几乡数里,一夜死绝。
有了这些惨痛教训,文逢吉对大自然的变幻无常变得格外敏感。
昨日文逢吉亲自到荆江大堤去看了。冬季的枯水季节刚过,距离主汛期还有四个月,长江提前进入汛期的迹象便非常明显。水位比正月间至少高了数丈,而且上涨趋势还在继续。假如按这个上涨速度计算,当流民行至巫峡纤道时,上涨的长江水将会把纤道一段淹没,从而把流民隔断在路上!
纤道不成,那驿道还是可以走的。只是这条路要翻越崇山峻岭、深沟险壑的数百里无粮区,同时还面临数不清的土匪和流寇。
若按现在流民的涌入速度和预计的涌入数量计算,如果流民都经北岸驿道入川,那么会形成一条长达千里的人链。从尾走到头,要走三个月。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这条蔚为壮观却又脆弱无比的移动人链,只要其中一个环节遭遇任何自然或人为的阻断,都会造成驿道上前所未有的大拥堵。而这种拥堵一旦持续数日,就会酿成一出明载青史的巨大惨剧!
……
文逢吉当然也是士绅,陈有福意有所指的刺耳之言,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屈辱。他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在座的所有人对自己的不信任,甚至还有敌意。他不知道这种不信任或是敌意来自何方,因何缘故而起,他只知道他必须据理力争。如果他自己的建议未被采纳,那么流民入川这本来的一件天大好事,很可能演化为一场大灾难。
家族的历史与荣誉给了文逢吉巨大的自信。他并未因陈有福的诘难而怒发冲冠,也并未因此拂袖而去。他依旧镇定地站立着,像一颗挺立的青松。他面不改色,对上座的陈有福一拱手道:
“此事当然干系重大!夷陵者,桑梓也;流民者,百姓也!流民不出夷陵,则桑梓必乱;流民失于中道,则国家元气大丧!是故学生虽蒙诘问,亦不得不据理力争!学生秉祖训颂圣读贤,所学所用,正当此国家危难之时也!故请陈将军及诸位公子大人听学生细细讲来:
家翁前些日子正住于公安县袁彭年家(注二)访友,见流民蜂拥西来,问清缘由,连忙别了袁家,快马赶往容美土司拜访田爵爷,请其襄助流民过境。
南道路险,家翁年满半百,身边只一仆僮尔!今日早间终有家翁书信传来:
容美土司司主田玄、其胞弟田信夫(田圭)、应袭(注三)田沛霖、三子田甘霖均已表示,蜀王府爱民如子,造福百姓,真仁主贤君也!土司虽为蛮夷,亦是孔门弟子,岂能甘落人后?如流民过境土司,土司必要保得他们平安!只是流民数量太多,土司地瘠民贫,仓储短辍,还请蜀王府以粮船溯清江而上以赈。
如今家翁已与田沛霖持田爵爷手书赶往施州卫求见指挥大人,并召集中峒(d)、施南、东乡诸部土司,请他们同施援手,料定不久便有确实消息传来。田信夫、田甘霖叔侄与水泾土司长官唐镇邦(注四)亦同时离开容美官寨,赶往景阳镇(注五)等候。只待蜀王府议定入川路线,便可从旁协助。
家翁道,中峒(d)土司田桂芳为田玄抚育养大,并以女妻之,又为其申父冤、复名位,故田桂芳视田玄为父;施南覃懋粢(zi)、东乡覃绳武,皆为田玄养大,教诲一如己子(注六)。
家翁以为,田玄爱民抚临,与其他土司同宗同族,又有朝廷大义名分。有田玄手书,容美诸部土司必一切谨从之!是故学生以为,南道有种种之便利,而北道有种种之艰险,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
苍茫的夜色中,南津关的城楼上灯火通明。远远望去,像是大海里的一座灯塔。这座灯塔,给了无数饥寒交迫的人以希望。
守备衙门的大堂中,依然烛火高照。关于流民入川道路的争论,还在继续。
文逢吉一番慷慨陈词,让陈有福有些后悔。他后悔自己的冒失冲动,也后悔自己再次违反了世子关于统一战线的旨意。他已在心中决定给世子上书,讲明湖广目前局面的困难和复杂,坦诚自己的能力缺陷,请世子尽快派员大臣前来主持,当然最好是老搭档罗景云。
一旦自己交卸了湖广军政一把手的位置,便可以专心于军事工作。身处其中,他清醒地意识到,湖广很可能成为世子争夺天下的主战场。在这里从事军事工作,不仅能够有所为,而且能够大有所为。
文逢吉在堂下继续讲述南道入川的好处,陈有福注意到,老文和吕三已经在开始点头,而辽藩的贵人则面含笑容,分明是赞许文逢吉主张的,只有朱至瀚依旧绷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