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崇祯十三年>第五百零八章 潜流暗涌 三

最近成都府很最热闹,而最热闹的的地方,又莫过于三处:

蜀王府后宰门外的汇通钱庄总庄、龙王庙后街自发形成的股票交易场所以及府学所在地:文翁石室。

汇通钱庄总庄是银子进出的地方,自打成立之日起便很热闹。

自从股市大热,这里的人流越来越密。因为真金白银在股市中不好清算交割,所以炒家大抵只用银钞。为了赶上这趟发财的大船,每日到这里办理以银换钞业务的人要排到大街上。

华阳县为了维护后宰门地区的治安,特地在汇通钱庄总庄里借了一间门房,挂了个“华阳县警”的木牌子。后来经史学专家考证,这个警铺,就是蜀地乃至大明朝第一个警铺。

龙王庙后街自发形成的股票交易场所更为热闹。

这里摩肩接踵,人潮涌动,已经成为许多渴望一夜暴富的人心中的圣地。

来自蜀地各地的人抛弃了过去的身份和信念,投入到这场陌生但是狂热的豪赌之中。

沿街搭起一张木桌,就是一个交易所。大炒家将写有买卖某某股票的牌子放于桌上,手中永远在点数一沓银钞,表明自己坐庄交易的身份。

更多的人没有桌子、没有摊位。他们带着羡慕与不甘从早到晚流连于此,只是试探一番手气,或是探索发财的门道。

从街口走到街尾便发了小财的人有之;从街尾走到街口便净身出户的人也有之。

然而有人身处其中,却没有参与到这种一买一卖的零和游戏中。他们借助这块能生出金银的宝地,用一种别样的手法发了财。

成都府到处都有茶馆,龙王庙后街也不例外。

在后街与前街的交汇口,有一间极小的临街茶铺,小到没有字号,小到没有固定的茶座。

几年前从中江县流落成都府的一对姐弟:贾素芬和贾得贵,在此开启了他们的传奇人生。

曾在附近打工帮佣的姐弟俩敏锐地发现,进出街中的人可以简单地分作两种:一种赚了钱,一种没赚钱。

赚了钱的人出手阔绰,兴奋得满头油汗;没有赚钱的人急需信息,焦急得唇干舌燥。

哎呀,这正是卖茶水的好地方!

贾素芬和贾得贵姐弟俩一拍大腿,干了!

他们拿出几年来辛苦积攒的汗水钱,匆忙间租下了这间小铺子。就着街边的人行道,摆上了七八张简陋粗鄙的茶座长凳。

贾素芬烧水上茶,贾得贵招呼应酬。一个茶座一碗茶,卖到了整整二十文,而且从早到晚皆是满座。上下午交易的高峰时节,许多没有座的人也聚在这里互通有无。

聚留于此的主顾,即便不点茶水,也不能白白放过!

于是两姐弟迅速针对这些数量庞大的低端用户开发了新的业务:大碗茶。

一竹碗没有座的茶水只收取一个铜钱。

人流必然带来信息流。《复兴报》的金融版发现了此地的妙处,便在此处设立了固定的采访点和代售点。

信息流又促进了人的思维拓展。两姐弟日日耳熏目染,短短几个月,便俨然成了龙王庙后街的权威股评家。

进项越来越多,来钱越来越快。

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汇通钱庄对贾氏姐弟俩提供了一次上门服务。据说,茶铺里藏的铜钱差点压垮了运钱的马车!

……

然而,热闹与热闹不同。

本应是清净之地的书院,最近也热闹起来了。

位于成都南城的文翁石室,与南渎庙(注一)、六贤祠(注二)、文昌宫、城隍庙、四川贡院以及四川藩司的粮食储备中心丰宁仓,几乎同处于一条东西水平线上。

蜀语有云:“李冰治水,文翁化蜀”。

文翁石室,这个由汉代蜀郡郡守文翁亲手创立的书院,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且从未中断、从未迁址的书院。它开创了蜀地的学风文风,为千年蜀学之奠基者。因此这条水平线,就是成都府乃至整个蜀地的文化风景线。

只可惜,最近这条文化风景线坏了味,变成了一条文革风景线。而文人士子们汇聚的文翁石室,就成了不稳定因素发酵的中心。

文翁石室的前院,是一个由大殿、偏殿、水渠、广场、牌坊、石碑和绿树花草点缀的宽敞庭院。可今天一下涌来了许多学子,让这个庭院显得十分拥挤。

庭院正中,一名满头油汗的秀才在众目睽睽之下,一纵跃上了三尺高的讲台。讲台在重力的冲击下摇了摇,让下面的人揪了下心。

不过那秀才分明是练过杂技的。只见他单脚在讲桌上一晃,先来了个金鸡独立,随即便定住下盘,稳住身形。

作为演讲的开始动作,那秀才拉了拉青布棉袍缀着补丁的袖管,然后张开五指,伸长手臂,对着下面的普罗大众来一个横扫乾坤。

只是,这个经典而有力的手势行至中途,突然一个回弹,尴尬地停在了半空。

原来,因为袖管上补丁太多太密,他的手臂被已经严重变窄的袖管生生拽住了。

台下的哄笑声中,一名身着鲜艳女衣的书生怪声问道:“李建德,你娘的大热天还穿棉袍!你的万贯家财呢?是不是上股市输光了家当?”

“非也!本秀才耕读传家,绝不炒股!”李建德涨红了脸,恨声反驳道。

为了摆脱尴尬,李建德奋力扯了扯袖管,以便两条上肢可以自由运动。只是他一时冲动,而那细纱棉袍又太不耐扯。只听“吱呐”一声脆响,那右臂的袖管


状态提示:第五百零八章 潜流暗涌 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