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眉贼乱,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引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与成都府爆发金融危机的时间如此契合?
所有这些问题,无论是时人还是后人,都反复研究过。
最早呈现在研究者面前的文件,是署邛州同知兼蒲江知县李允义上呈二台三司的书信。这些书信的内容简约地透露出邛州贼乱初期的模样。
但后来邛眉贼乱为什么失控,发展到所有人都无法料想的局面:城市遭到洗劫,居民遭到杀戮,财富化为灰烬,官绅名士沦为首级,任何人都无法说清。
邛眉贼乱的史实,或许正如罗姑娘那句著名的绕口令: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永远隐藏在一片时间的迷雾之中,让后来者看不清也摸不着。
所有的这一切,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邛眉贼乱的幕后黑手——蜀世子朱平槿。
……
时空转移,来到崇祯十四年末的邛眉。
长秋山是邛眉两州的界山,古籍中又称主簿山、岢幕山、总岗山或长秋山。
长秋山脉(又称总岗山脉)则因长秋山而得名。其南北绵延三百里,山势重峰峻岭,山道盘折蜿蜒。
长秋山是山脉中最著名的一座山峰,位居蒲江县城东三十里。
从邛州到眉州,长秋山脉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屏障。作为两世蜀人的世子朱平槿,早早便认识到控制长秋山脉的战略意义。
崇祯十四年底,在朱平槿携四川巡抚廖大亨离蓉出征广安教匪和川北土暴子之际,为了防止邛眉两州趁机作乱,朱平槿在邛眉两州提前预留了三枚棋子。
第一枚棋子是提拔屈身投靠的射洪知县李允义署邛州同知兼署蒲江知县。
蒲江县在岷江之滨,距离邛州东南六十里,地处长秋山西麓,位居邛眉两州中间。控制了蒲江县,就能掐断邛眉两州的主要交通线。
一旦邛眉反叛,李允义这位官场内奸便会占据蒲江县,截断邛眉的联系,便于护国军各个击破。同时,他还可以借助自己的官方身份,在政治上兴风作浪,动摇扰乱敌人军心,从内部瓦解敌人。
第二枚棋子朱平槿自己也不知道能有多大作用。
王大牛的四弟王四牛在飞仙关受伤后,回到邛州乡下,搞了个会众组织“红枪会”。红枪会规模不大,组织松散,好在属于经济型团体,不耗多少资源。朱平槿便抱着聊胜于无的心态,继续给予一点力所能及的支持。
若说第一棋子是背地捣乱的阴招,第二枚棋子是个欺人眼拙的偷招,那么第三枚棋子则是实实在在的过河卒子。
这枚过河卒子就是军情局行动队队长魏申所率的百余行动队员。
魏申所部冒充小股山贼,占据了长秋山凉风顶山腰处一个废弃的山寨孟家寨。
他们的任务,是化妆待机,必要时向北出动,威胁甚至截断邛、眉两州间最快捷的交通线。
李允义从射洪到任蒲江后,这两枚棋子之间便进行了横向连合。魏申以李大人家丁队长的身份率三四十人进入了蒲江县城,住进了县衙。至于剩下的队员,则在行动队副队长刘京的统领下继续驻扎凉风顶。
不过生性好动的刘京并没有在破烂的山寨里坐井观天。他很快就凭借实力与气度,收服了在附近檬子河谷活动的山贼首领王绍周、王绍钦兄弟,把他们的百余部下变成了自己的部下。
队伍壮大之后,刘京随即延着长秋山脉向北发展,先后占领了猪老顶、大石岩等山头。
到了崇祯十五年三月底,刘京盯上了邛眉官道边的千年古观太清观。
太清观位于长秋山之巅。
站在此处,蒲江、眉州、彭山、新津、邛州等数州县的山川河流平原田野皆可尽收眼底。
张道陵传道,开设二十四治,太清观即为其一,时称主簿山治。后来,此地又发生了一个见证神迹的著名故事——白日飞升,从此作为想象力丰富的象征扎根于华夏民族之中。
崇祯十五年春末,这个曾经繁盛一时的道观依然生活在世外桃源中,对山外世界知之不多,直到一个无月之夜。
那晚,百余山贼形如鬼魅一般翻越宫墙,占领了太清观。惊魂未定的道士逃下山去,当然要连夜进城向县官大老爷哭诉。
睡眼朦胧的李允义高踞大堂之上,一拍惊堂木,哇呀呀!哪里来的贼人!可惜本官手里没兵,否则定要打他一个落花流水……
愁眉苦脸站在一旁的主簿和典吏两位大人一面抠着眼屎,一面提醒新官上任的同知大人:
您不仅没兵,而且没钱没粮。能守住县城就不错了,千万不要一时头脑发热,干出什么出兵剿贼的傻事!
主簿和典吏两位大人的灰心丧气明显引起了同知大人的不满。
李大人再拍惊堂木,啪!吾等臣工,当勤于王事,怎能坐看蟊贼扰民!没有兵,就去街上征!没有钱粮,就去城中大户商借!有了兵和钱粮,不就能廓清县境了吗?
挨了上官一顿臭骂,主簿和典吏只好唯唯应是。
不过,他们可没有同知大人那般自信。
借钱给官府,历来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城里的士绅谁会愿意?
没有钱粮,自然就没有兵。即便征了兵不出数日也会散去。
眼见同知大人即将掷出令签,主簿和典吏正急得不行。这时,他们等来了一位大救星。
这位救星竟然就是那名时刻随侍大人左右的家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