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六章雷峰塔
“那个王兴由你负责通知,让他也照此办理,”
林啸招招手,让他坐下,“主力部队要加快整编,做好随时开拔的准备。”
“是!知道啦!”
“老李,”
林啸转头对李涛笑道,“帮你在各根据地,成立省级地方军区,怎样?”
“行……”
这当然好了,李涛咧嘴笑道。
林啸的这个决策,可让他结结实实松了口气。
他现在已经感觉到,林啸这个家伙,喜欢四处开花,将兵力用到极致,各处的主力部队,是早晚都要被拉走的。
假如根据地没有足够的二线部队,军管的局面就难以维持,而这对确保土改工作,以及一系列的新政的顺利施行,举足轻重。
“你放心吧老李,别的地方我马上通知下去,”
林啸目光炯炯,“这些地方武装,虽然装备暂时差点,但我保证,他们足以保卫根据地。”
“好,好,”
李涛连连点头,附和道,“这样一来,再加上发动起来的民兵力量,不但根据地的安全能够确保无虞,必要的时候,二线部队也可以很快补充主力野战军,这后备兵员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对,”
李涛正乐呵着呢,林啸却语气一转,终于亮出了他的小算盘,“不过,我的讲武堂,不能和你的干部培训班混在一起,你得给我另找个幽静之处。”
“啊?”
李涛一愣,旋即一脸的尴尬。
“啊!”
林啸使劲一点头,态度强硬的一拍蒲扇,“这地方太小了,挤不下。”
“……”
李涛无语,这家伙,果然又出幺蛾子了。
军官训练班才几个人?有必要另起炉灶吗?
“你的学员一期就要上千人,太嘈杂了,”
林啸挥挥手,不容置疑的道,“我的学员也不少,不但基层军官的短期培训要加快,尽快提高他们的军事素养,我还打算从长计议,招收一批军校生,长期培养……”
“好吧,”
这毕竟不算太大的事,李涛拗不过他,沉声问道,“你要城区还是郊外,我给你找找。”
“这倒无所谓,”
林啸咧嘴一笑,“安静一点的地方就行。”
“哦,”
思忖片刻,李涛抬头道,“有一个地儿,我看合适。”
“哪里?”
“你来看,”
李涛拉过林啸,站在亭子边上,遥指西湖,说道,“就那里,湖里,一座独立的小山,孤山。”
“孤山?”
林啸一愣,“岳王庙边上的孤山吗?”
杭州,林啸并不陌生,在后世,他来过不止一次。
尽管在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时空,城市样貌几乎没有任何雷同之处,但这里的好些景点和地名,给他留下的印象却仍很深。
他记得,杭州曾名钱塘,西湖也因此被称作钱塘湖,湖中有三座小岛,这座孤山,是其中最大的一座,位于里湖与外湖之间,景色奇绝秀丽,因白居易的那首《钱塘湖春行》而闻名遐迩。
那座小岛他上去过,山头只有大约三、四十米高,却碧波萦绕,花木繁茂,是观赏西湖景色的最佳之地。
他还去过岛上那个精致绝伦的小园林,人在园中行走,仿佛置身深山谷底,其中溪、潭、花、木、亭、桥等,布置得疏密有致,参差有序,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的立体园林。
“对,”
李涛微笑道,“那里……有一座南宋皇帝留下的御花园,够好,够幽静。”
“是吗?”
林啸一脸的兴奋,“好,离岳爷爷够近,我看行!”
没等李涛答话,他抬腕看了看手表,嚷道,“吃饱了吗?咱们这就去看看?”
夏日里的天,黑得晚,虽然已经七点半了,但能见度依然很好,南边的雷峰塔,和北岸的那座保俶塔尽收眼底。
尤其是西湖,一眼望去,三座小岛清晰可见,白堤一带更是灯光点点,游人如织,湖面上,挂满红色灯笼的画舫一条连着一条,隐隐传来丝竹之声……
“呃……明天吧,头。”
夏博敏看了看同样光着膀子的林啸,瞥了瞥自己那件早已湿漉漉,被扔在了凳上的军服,尴尬地道。
“少啰嗦,让司徒正找几件便服,咱们夜游西湖去,”
林啸一挥手道,“赶紧,没时间耽搁了,我明天就走。”
“啊?”
夏博敏大为惊讶,失声道,“明天就走?”
“军情紧急呀老弟,这么多老百姓,不都还等着吃盐呢吗……”
“好吧。”
……
当下,警卫员们一阵忙乱,帮他们手忙脚乱地换上了干净的宽松便服,脚蹬布鞋,急匆匆的出门而去。
司徒正劝不住,只得带了两名警卫,几人把短枪插在腰间,一身短衣打扮,扮作僮仆的样子,不即不离的跟在他们身后。
“这座塔我们去看过了,”
刚出大门,李涛抬头看着那座雷峰塔,说道,“与后世重修的不同,黑不溜秋的,破败得很。”
“嗯,这我知道,被倭寇烧过的,毁了。”
林啸漫不经心的应道。
作为江南人,他对这些景点及其典故,自然比眼前这两个北方人知道的多。
“啊?”
夏博敏一脸惊讶,急道,“怎么回事?头,给我们讲讲呗……还有那座保俶塔,也说说。”
“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