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末之军国天下>第二百零六章李士桢
还得要靠咱们旗人!”李士桢思索再三,终于确定了大方向,只是这每年七八十万两的银子又从何而来呢?

“抚帅,开海防捐如何?”汪桂道。

“卖官?”李士桢大摇齐头。卖官一直就是大清朝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过捐班出身的官员很难有补缺的机会,这两年卖官的行情已经开始走低了。而且卖官所得要如何使用,户部早有安排,不大可能用来练八旗新军。

“不是卖官,而是在田亩货物上面想办法,可以在两广地方上设立劝捐局,对两广田地和商铺派捐,还可设置税卡向往来客商劝捐。”

“这个……不大好吧?”李士桢还是摇头,汪桂的办法其实就是向汉人多收点税用来编练八旗新军。其实吧,本来这事儿也没什么,两广那么大地方,每年各种税赋加起来好几百万两,再多收七八十万两有什么不行的?关键是大清官僚们收钱的劲头和花钱的效率是成反比的!如果上面想收个七十万两银子,下面的黎民百姓差不多得拿两百万两出来,而这七十万两银子花出去所能收到的成效,顶多就是预想当中的三分之一。这一进一出,老百姓出了十两银子,朝廷却只办了一两银子的事情。

“抚帅,卑职以为,这八旗新兵得练啊!”汪桂上前两步,走到李士桢跟前,正容道,“自古强国之道首在强兵,方今大清,又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奇祸,逆明反贼勾结乱民,早晚必会进犯两广之地,必须得有一支八旗强兵在广东震着!不仅广东的练八旗新兵,福州、杭州、镇江等地的旗兵也要精练,唯有咱们的八旗劲旅强了,这国朝才能安保无恙啊!”

“也罢,也罢!”李士桢拍拍手道,“我李士桢也是旗人,大清朝有我一份,这个折子我上了,哪怕那帮清流口诛笔伐呢!只要皇上知道我李士桢是一心为国就成了。”

:。: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六章李士桢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