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唐朝好大哥>第三百二十一章 秦浩的新安排

冬去春来,枝头上红的也好黄的也罢,该开的花都开了,可惜秦浩大半都叫不出名字。

家里的花都是李欣亲自挑选布局的,一进门就能闻到时时萦绕的香气,却并不呛鼻,放眼望去各色的鲜花争奇斗艳,又井然有序,十分的养眼。

花这种东西,穷苦人看一眼也就罢了,他们只关心一切能扔进嘴里填肚子的东西,有钱人或许会养一些,时不时的闻闻味道,欣赏欣赏,而包括秦浩在内的大部分公侯,才会整一个花园,将花分门别类,配上假山和奇石,布置出一番景致,但也仅此而已了。

只有李欣这样,出身于皇家,从不知钱为何物的郡主,才会钻研其中门道,知道什么花要去抢风头,什么花需要去做陪衬,什么花的味道太冲,什么花可以互相调和香味。

反正李欣能把一个小小的花园布置,头头是道的讲出一个下午的门道来,而看在秦浩的眼里无非也就是个不错,确实比之前好看一点的评价罢了。

花如此,人也是如此,正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用人的要诀从来都是杨其长避其短,作为千古一帝的李世民更是深得其中精髓。

与秦浩接触两年多,虽然每次俩人对撞都以李世民稍稍受一点气而收场,但秦浩的性子李二却是摸了个透。

西宁城建设的时候,他忙着在家里造小人;青帮第一艘仿大食海船下水的时候,他还在家里造小人;新一茬棉花种下的时候,他依旧在家里造小人;甚至连唐联储开放存贷款业务的时候,他居然还是在家里造小人。

这些事,每一件都跟他有着莫大的关系,而且每一件都是足以影响大唐格局的真正大事,这厮却好像跟他没什么关系似的,只要不出什么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就绝不过问。

两年以来,这小子似乎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人家做官都是图个升官发财,只有这小子,对这方面好像无所谓一样,似乎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跟李孝恭似的成天在家里混吃等死。

可偏偏,这厮骨子里又有一种为万民立命的责任心,什么事只要是出了问题,他比谁都要积极,尤其是那种除了他以外没有人能搞的了的事情。

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懒蛋,这是李世民对他的评价。

对这样的一个懒蛋,房玄龄他们想破了头也想不出应该给往哪去安排,风言衙门肯定是不能让他回去了,事实上对秦浩来说,区区一个六品的郎中未尝就没有大材小用的意思。

可偏偏,这厮这懒散的性子,只要不是非他不可的事情,就绝对是撒手掌柜的态度,给他要是安排个上司,非得被活活气死不可。

外放是不可能的,秦浩这样的人物必须也只能留在京中,可是京中的衙门,凡是一把手的活对他来说似乎又太高了些,总不能直接让他当九卿之一吧。

众人都没招了,可是李世民却有。

本以为自己最终会在上元节后被安排去国子监中的算学一科做个博士,甚至挂个国子监主簿也未必就不够级别,既清闲又尊崇,其他衙门有啥事自己也能管上一管,多好,多合适。

事实上房玄龄他们也是这么打算的,现在,听秦浩算学课的人越来越多了,因为秦浩讲的东西过于高端,不少的文武百官甚至还会在空闲的时间去国子监研究算学基础。

可结果,国子监那自己确实是挂职了,却是个助教的兼衔,自己的正式关系居然给挂到刑部去了,级别还不低,正儿八经的刑部郎中,从五品上,秦浩之前的风言衙门虽然也叫都称他做郎中,但实际上只是个员外郎而已,就好像副处一般也叫处长是一个道理,这次是实职的郎中,也算是给自己高升了。

这尼玛不是扯淡呢么,自己除了知道杀人偿命之外整个一个法盲好不好,扔刑部去干啥?

却是李世民突发奇想,要修一部律法,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贞观律,由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牵头,各部衙门配合修撰,而这两天觉得,其中民事刑事部分都已经日渐完善,但李二却觉得可以再多修一个经济法。

经济这玩意,目前还处于全国官员摸索着学的阶段,秦浩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甚至除了秦浩之外也确实没人能搞得清里面的弯弯绕绕。

更何况,现在的经济市场上,青帮已经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这法少说也有一半是给青帮立的,人家青帮现在也是府兵编制,势力又这么大,除了他这个老帮主和创始人,别人确实也不太好瞎指手画脚。

不得不说,李世民将秦浩的性子摸的极准,经济法这种事,只要提出来,自己就一定是责无旁贷的,这是存心不让自己过清闲日子了。

更压榨的是,国子监的助教自己还得兼着,这李世民是打算把自己榨干了用啊!

这里解释一下,唐朝的国子监和明清时的国子监是完全不同的。

国子监设祭酒一人,丞一人,主簿一人,这仨算是行政官员。

然后,下面设六学,分别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和算学,每一学设一个博士,算是主管官员,而真正教学的则是助教,每学设助教不等,其中国子学和太学负责研究儒家经典,可见,儒学虽然偏重一些,但远没到后世一家独大的地步,算学依旧是极受重视的一门学科。

既,助教就是个教书的,说是官也是官,说不是,也就不是了,若是乐意,当朝宰相也可以挂个虚衔来教教书,培养后辈么,所以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一章 秦浩的新安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