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明知道让于志宁做这个太子左庶子恐有不妥,可他现在却人微言轻,这种级别的人事安排可不是他能干预的,况且这太子出面赈灾总的来说也是件好事。
如今李泰尚且年幼,夺嫡之事未显,如果能趁着这个机会树立李承乾的个人威望,等李泰长大了以后没准会熄了这不该有的心思。
…………
三天后,秦浩拜了一次李二,又找了机会拜见了一下戴胄,算是给京城为数不多的熟人告了个别,也就踏上了回洛阳之路。
他没有去找李欣,因为李欣如果不在宫中的话他总不可能去王府找人,他怕李孝恭拿弓箭射自己,也算是一个小遗憾吧,不过这样也好,既然两人不可能,这淡淡的小情绪还是藏着吧。
秦浩与李承乾并骑而行,秦浩稍稍落后半个马头,身后是于志宁和韦挺两个副使,再身后是飞骑的大队护卫,此时的李承乾太子六率还没有建,暂且还是跟李二共用飞骑。
“哈,秦兄,你来帮孤,此去共建一个不世的功勋,看谁还总把孤当小孩子。”
一般来说,越是小孩子就越是标榜自己是大人,相反越是大人有时候越会称自己为宝宝,李承乾其实一句话就已经暴露了,但这话不能这么说。
“好啊,殿下要是真能做出成绩,圣人和圣后都会很欣慰的。”
这话把李承乾哄的贼高兴,像他这个年纪,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父母的认可,夺嫡之势还未起,目的还算是比较单纯。
只是他们俩聊着,身后却有人不爽了。
身后两个副使中,韦挺就不用说了,两人杀子之仇,根本就没有化解的可能,于志宁也看秦浩不怎么顺眼。
在他看来,秦浩与太子并骑而行,这本就不合规矩,成何体统,礼法何在?再说,这次赈灾谁不知道李承乾也就挂个名,刚刚李承乾那话,应该劝谏他多听魏徵的话,时时纳谏才是,哪有这么顺着说的道理,本以为魏徵的徒弟一定是个铁骨铮铮的直臣,如此一看实在是让他大失所望,却是个只知溜须拍马的幸进之臣。
可能是为了找找自己的存在感,于志宁说道:“殿下,此次去洛阳赈灾,乃是太子第一次独当一面,当亲贤臣远小人,多听多看,少说少做,如此才是圣君之道。”
这厮在说亲贤臣远小人的时候居然拿眼睛瞟了眼自己,这让秦浩觉得颇为不爽,你丫是说我贤臣还是小人啊。
秦浩不惜搭理他,哪知这厮还没完了,继续说教道:“殿下既为国之储君,当事事以礼仪为重,养君王之威仪,由您骑马前行,本就于理不合,况与一白身并骑而行,臣请太子移步,乘马车而行。”
李承乾被这厮教训的一愣一愣的,秦浩在一边就不爽了,怎么这字字句句听着都像是奔着老子来的呢?
是嫉妒?嗯,一定是嫉妒,这厮身为刚刚走马上任的太子左庶子,堂堂中书侍郎,却没有受到李承乾特别的尊敬,反倒是自己被区别对待,估计这厮心里已经酸透了吧。
毕竟李承乾跟着李世民,什么级别的大佬没见过,你区区一个中书侍郎顶多面子上尊敬你一下,又能有什么了不起的,反倒是秦浩这等同龄人中做了大事的,让李承乾亲近,欣赏,甚至生出羡慕和尊重的情绪,两人的关系更像是朋友。
见李承乾被于志宁怼的不知如何是好,秦浩问于志宁道:“敢问于侍郎,圣人可算是一代明君么?”
于志宁瞥了秦浩一眼,道:“圣人虚心纳谏,自然算是明君。”
“哦,那请问圣人像太子这般大的时候在干什么?”
“你。。。。。强词夺理!”
李世民小时候据说是飞鹰走狗,调皮捣蛋,十足的混世小魔王,最喜欢的就是打猎,若要是跟少年时的李世民相比的话李承乾现在简直做的不要太好。
秦浩却振振有词道:“既然圣人少年时也常飞鹰走狗,可见君主贤明与否跟少年时期是否知礼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如今我大唐多事之秋,四夷狼顾,正是我辈发愤图强之时,太子身为国之储君更应该以身为先,以武功撑起我大唐之脊梁,振奋三军士气,自古以来于大人何曾听过三军主帅坐马车随军的?”
“你。。。。。胡搅蛮缠!这分明。。”
“这分明什么?灾情如火,太子身背大任,就如同行军打仗无二,有什么错?”
于志宁大怒,这厮实实在在的就是在胡搅蛮缠么,正要发火,就见李承乾做起了和事老,道:“好了好了,都不要生气么,于侍郎,孤不喜欢做马车,父皇也从来没做过马车,您的一番好意我心领了,您要是累了,您就自己去做马车吧。”
“这。。。。”
于志宁只得恨恨作罢,对眼前这个教坏太子不走正道的秦浩越发的厌恶,打算今晚就写折子,向圣人控诉这秦浩奸佞的嘴脸。韦挺在旁边看了,会心一笑。
李承乾和秦浩两人还是走在最前面,有说有笑,道不尽的意气风发,却不想就在不远处的山头上,有人在目送着他们。
“太子哥哥和秦哥哥都要去洛阳做大事去了,凭什么我却依旧只能待在长安这鸟笼子里,太子哥哥这一走,我便是打球也找不到足以一战的对手了。”
身后的护卫道:“郡主,山涧风大,咱们还是快些回去吧。”
“好的。”
说着,李欣和护卫一起调转马头,却趁着那护卫背对自己的时候从马上摸出一实心的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