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从课本走向历史>第四一七章 被放大了的张巡守城

“安逆贼兵孙孝哲率兵一万五千有余进犯长安,朕率兵败之,斩首万余,降服四千。”

这是王庆所书写的即将发往全国的大捷的消息。

自从安逆兵临潼关之后,整个天下便是人心惶惶,尤其是不久之前的潼关陷落,更是弄的个个担忧,不少本就是两面倒的人,已经在考虑着要不要投靠大燕皇帝安禄山……

在如今这样的情形之下,这场大捷就显得格外重要!

当然,将大捷的消息散布全国,让众人重拾对唐廷的信心,更为重要。

“陛下……”

赶来的正牌西京留守、京兆尹崔光远手里拿着皇帝陛下亲告,有些踌躇的开了口。

王庆见他面显犹豫之色,便开口道:“有话但说无妨。”

崔光远对着王庆施了一礼,而后道:“陛下有太宗皇帝相助,自然所向披靡,战功赫赫,只是…只是这斩杀和投降的人数……”

王庆挥了挥手道:“无妨,这些都是朕实打实的打出来,所言非虚说出去不怕别人非议。”

崔光远连忙摇头道:“不是不是,臣的意思是说,这人数写的太少了,这一战,意义重大,而且是实打实的功绩,为了起到更好的安定人心的作用,陛下不若再把斩首和降服的人数再往上面加一些,臣以为,以陛下神威斩首三万余,降服一万五完全不在话下。”

王庆微微一愣这是放卫星?

随后一想也对,这样的事情在古代可没少发生,一些杀良冒功的之人砍些平民难民的脑袋都敢说大捷,斩首多少多少。

还有不少的事情,是政府出于振奋人心等方面的考虑,有意将战果夸大个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放出去。

在这个时期,被夸大的最狠的便是张巡守城。

在后世,王庆看过关于张巡守城的记载,说是他在以两千地方团练固守雍丘,数次击败陈留守军令狐潮,斩杀敌将敌兵无数。

后来放弃雍丘固守睢阳,守住江淮第一道防线,力保江淮不失,以几千将士,硬是抵挡住了安庆绪部将尹子琦所带领的同罗精骑、曳落河精锐,与杨朝宗合兵共计十几万人连番攻城。

面对这样的千钧一发的危险情况,张巡能够做到有攻有守,连番败敌,最后城中粮绝,更是率先杀掉自己的小妾与众人为食,坚持抗争,硬生生的坚持了十月有余。

不说先前雍丘守城杀死的几万敌军,仅仅是睢阳十月守城,张巡等人便杀了敌将三百多,斩杀敌兵十二万……

初看之时特别惊艳,后来再一琢磨,觉得事情有些不对。

如今王庆真身来到了大唐,并且还成为了李隆基,对于安史之乱有了一个真切直观的认识之后,再想起张巡守城之事,才发现了其中的奥妙所在。

大唐和安禄山争夺的重点是在范阳、陈留到潼关,以及后来的关中一带。

在这两个战场之上,汇集这双方大量的精锐兵马。

安禄山造反建国之后,所面对的是整个大唐,而且他手中的兵力也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是捡着稠的捞。

安禄山不是傻子,知道在打下了黄河一线之后,再将长江汉水一线打下,唐廷便会彻底的失去粮饷支持。

所以也派兵前去了,不过走的并不雍丘、睢阳一线,而是南下叶县,进攻南阳,只要将南阳这最后的屏障打掉,便能直捣江陵,将长江汉水一线彻底封死。

至于东线的雍丘战场,其实意义远没有所宣传的这样大,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安禄山早已经没有了精力去派兵祸祸江南,这需要很多的兵马,完全没有进江陵来的划算。

这点从安禄山的态度上便可以看出。

安禄山攻陷洛阳之后,张通晤拿着安禄山的委任状,带着一千杂牌军便要去睢阳上任。

安禄山若真的想要霍乱江南,就不可能只派这点人了。

只可惜张通晤运气不好,惹恼了附近一个叫贾贲的县尉,贾贲带着地方民兵,半路里便将他给杀了,而且顺便把雍丘给占了。

雍丘距离陈留极近,从开封往东南而去的第一个县便是雍丘,也就是如今的杞县。

唐军将旗帜插到了距离陈留这样近的地方,燕军自然要前来驱逐。

陈留守军令狐潮领兵而来,贾贲战死,而后大名鼎鼎的张巡登场,收拾残军继续守城,

张巡手中只有两千不到的地方民兵,令狐潮三月、五月两次来攻,每次围城四十余天都不能拿下雍丘,可想而知令狐潮手下军队的数量和质量。

事实上张巡此时只是一个县令,集合了贾贲部下也就不到两千余人,令狐潮同样也是一个县令,他又不似孙孝哲这样,老娘与安禄山有一腿,在此时这样的情况之下,安禄山自然不会破格给他许多兵马。

雍丘之战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名声,其实大多都来自于唐廷官方的政治宣传。

你想想,在距离燕军陈留如此只近的地方始终坚定的竖着一杆唐军的大旗,不作为一个重点宣传的对象都不行啊!

尤其是后来长安都陷落了,唐玄宗仓惶逃窜,大唐内部四分五裂,这这样的情况下张巡依然能够领兵在雍丘坚守几个月之久,他不成为榜样谁成为榜样。

从全局来看,雍丘之战只是燕军驱逐拔钉子的战斗,后面的睢阳之围,也只是燕军想要骚扰一下江淮而已。

在整个战略之上,并没有多少意义,同样也根本不是双方冲突的重点。

至于单凭睢阳拖住


状态提示:第四一七章 被放大了的张巡守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