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第五百一十五章 一场征税引发的战争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正文卷第五百一十五章一场征税引发的战争西门庆近一年来往来奔波于辽东和登州、江南建康府等地,介入宋金结盟大事,自己也通过两国间的跨海贸易赚了许多钱。对于自己的各处庄园经营,因为兄弟们都打理得很好,西门庆就关注得少了许多。

如今西门庆与州县官府的大小官吏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利益捆绑在一起,所以朝廷有甚么苛捐杂税都落不到西门庆大官人的头上。西门庆此番不免对朝廷的加税之举有些后知后觉了。

原来,宋徽宗为了建设他的皇家花园艮岳,大兴土木,还在全国各地搜刮花石纲,千里迢迢地运到东京汴梁中的钱财,让宋徽宗的奢华生活难以为继。已经七十二岁高龄,曾以精通经济,擅长给宋徽宗挣钱的宰相蔡京用尽了各种促进大宋商品经济发展的手段,面对这朝廷的“冗官、冗兵、冗僧道”三冗沉疴和宋徽宗的挥霍无度,也是一筹莫展,因此在数月前向朝廷上书请辞,致仕归家养老去了。

走了会赚钱的宰相蔡京,可宋徽宗那有艺术品味的奢华生活却不能够因此受到影响啊!宋徽宗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又任命了许多宠信的近臣,让他们来为自己捞钱。

宋徽宗的这些宠臣与士大夫出身,手段温和的蔡京不同,做事更无底限,只管盘剥百姓,搜刮钱财哄得皇帝的欢心,哪里去理会百姓们的死活。这其中,宦官杨戬做得更是出类拔萃。

杨戬乃是宋徽宗赵佶身边的宦官,服侍宋徽宗多年。宋徽宗即位后,非常宠信杨戬,任命他为彰化军节度使,最后由检校少保升至太傅。

为了迎合讨好宋徽宗,杨戬在京东西路和淮西北路等地区的州县,逼迫百姓租佃废弃的堤堰,荒山退滩、河水淤积之处,以此来增收租赋,即使遇到了水旱之灾害也不进行减免,当地百姓深受其害。

郓州阳谷县的土地几乎都在西门庆和独龙岗祝家庄、扈家庄的名下,县里百姓因此受到了地方豪强西门庆的庇护,未受杨戬乱政之害。这也是为何阳谷县百姓们自发前来西门堡给西门庆大官人送年货的原因之一。

京东西路其它州县没有西门庆这种豪强庇护的地方,穷苦老百姓可就被杨戬那厮给害苦了。

陆小乙告诉西门庆,杨戬颁布朝廷旨意,宣布将整个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为“朝廷公有“,规定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若有违规犯禁者,则以盗贼论处。

杨戬那厮高高在上,竟然不知道梁山泊早就被晁盖、宋江一伙贼人强占了。湖里的捕鱼、采藕、割蒲之利全都归了“混江龙”李俊的梁山水军,周边百姓哪个还敢到梁山泊里去打鱼?想当年,如阮氏三兄弟那样强横的村痞无赖,都不敢去梁山泊里打鱼,更何况是胆小怕事的穷苦百姓和渔民?

自从梁山泊被强盗们占领后,湖边的渔民们丢了衣饭,早就将自己手中无用的小船变卖了。杨戬搜刮民脂民膏的乱政一来,梁山泊边为数不多留有船只的百姓也将自己的船只拖上了岸或沉了湖,当真是片板不敢下水。

本是出了一个自认为聪明的大招,可是八百里梁山泊却一点儿税都未能收上来。这一来,可就把堂堂的杨太傅给弄糊涂了。杨戬派身边人在京东西路仔细一打听,才知道竟然有一伙强盗霸占了梁山泊,他们大张旗鼓地在湖里捕鱼、采藕、割蒲,却不给朝廷纳一文税钱。当然了,梁山泊周边的济州和郓州地方官吏也不敢去向这些强盗草寇们收税。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五百里梁山泊的出产都是皇帝家的,岂容强盗们染指?好一群大胆草寇,竟然敢跟朝廷争利!

太傅杨戬勃然大怒,回禀道君皇帝后,立即向济州、郓州、濮州、兖州这四州下达了旨令,要他们调集管内军马,限期三个月之内荡平梁山泊,剿灭梁山贼寇。

一场因为征税而引发的剿匪大战,即将在大宋京东西路的大地上展开。

……

西门庆、陆小乙和乔郓哥虽不知太傅杨戬是如何忠于王事,导致梁山泊周边突然剑拔弩张的。但通过近日在梁山泊周边发生的事情,也推敲得八九不离十。

看来朝廷此番是要与梁山上的强盗们较量一番了。西门庆并不看好疏于训练的各州禁军,他自然要暗中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对强盗们出手。哎~宋徽宗那个鸟皇帝,竟然到我西门大官人的周边来惹事,真是不想让大官人我平平稳稳地过一个好年吗?

宋徽宗和他的宠臣杨戬哪里知晓,当他们对梁山泊草寇不屑一顾,命令地方官员出兵征讨时,梁山泊上的强盗们也是羽翼渐丰,不甘心窝在梁山泊的水洼里一辈子,欲在山东、河北大闹一场了。

此时的梁山强盗,虽然屡次被西门庆大官人明里暗里的挫败,折损了许多头领和小喽啰。但经过一年多的休养生息和兼并扩张,又聚集起了一两万亡命之徒,二十多个头领。在山东、河北一带,堪称最大的一伙儿盗贼。

当强盗们发展到成千上万后,单靠在湖水里捕鱼商已经无法养活这支队伍了,势必需要攻击州县才能掳掠足够多的钱财供强盗们逍遥快活。

眼见得又要过年了,山寨中的强盗们也要吃肉喝酒玩女人,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新年呀!因此,梁山上的强盗头领们共聚在聚义厅里,密议如何下山抢劫。<


状态提示:第五百一十五章 一场征税引发的战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