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无敌之大唐>第740章兵发沙河镇

天道五年,夏,五月十六,安县东,沙河镇。

这里是安县与海陵县交界的地方,离安县县城八十里,离海陵县县城七十三里,而距离大海也只有一百里路。

一条大河流经安县,在快到两县交界的地方朝南转了个弯,接着又朝东奔腾而去,直至入海。

就在这个转弯处,地势开阔而平坦,四野阡陌纵横,大小河塘星罗棋布,水源充沛,土地肥沃,入眼之处,皆是良田,好一派江南水乡的风情,堪可入画里。

为了两岸便于通行,前隋的扬州刺史在河道转弯处假设了一座桥梁,乃是采用块石垒砌而成,从大到小设有九孔,桥面宽一丈,铺有整齐的方砖,两侧立有栏杆,因岁月久远,风雨侵袭,方砖残破不全,栏杆也有些缺损了。

此地因为有石桥的存在,成为海陵县到扬州城的主要通道,而桥对面却是大片的沼泽地,只有一条人为修建的黄土路穿行而过,并不适合人们居住,因此,生民们便逐渐聚集在桥东,久而久之,便成了一个镇子。

沙河镇,有两百来户人家,上千居民,大多还是以从事农耕谋生,少数人家在镇子上开个铺面,作为小买卖为生。

神武军的到来打破了沙河镇的宁静,六千大军的到来,让沙河镇立即拥挤不堪,可为了控制疫情,赵大将军也别无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扰民。

他强行将靠近沙河桥的十来户人家给征用,补偿他们一些钱财,让他们在其他人家租屋子暂住。

这并非是他赵大将军贪图享受,而是要以沙河镇为界线,清理出一块隔离带,由大军控制,闲杂人等越界者,杀无赦!

大军在沙河镇四面的旱地里将庄稼清扫一空,然后平整场地,挖掘排水沟,安营扎寨。

至于那征用的十多户屋子除了赵大将军的帅帐以外,余者全部作为库房,堆积着如山的物资。

当然了,破坏了人家的良田,毁坏了庄稼,赵大将军也是付了钱财的,给的比一年的产出还要多一倍。

有了钱财补偿,年轻农人心满意足,甚至还主动帮着清理庄稼,都是些好庄稼,有些都挂果了,拿回家可以喂喂牲口。

只有那些白发白须上了岁数的老农,黑着脸,吐着吐沫星子,大喊着“造孽啊造孽,都是些好庄稼呀,可惜了!”

有军士看不过去,将赵大将军的身份透露给老农。老农立马换了一副笑脸,不再喊造孽了,还紧着问够不够?要是不够,咱家还有好几十亩地,都是些好庄稼,公爷尽管去砍着玩。

沙河镇是安县的治下,而这个安县都是人家安国县公两口子的食邑,也就是说安县所有土地上的产出,都有赵大将军一份。

既然主家喜欢砍庄稼玩,那就砍个尽兴就是,反正咱们主家有钱,给的补偿够咱们两年的产出,太大方了!

神武军将沙河桥牢牢控制,在桥头上修建了哨卡,摆放着好几架八牛弩,那寒气森森的巨大铁箭跟长枪似的,仿佛要把苍穹刺穿。

桥头一共驻扎一团人马,共两百军士,除了八牛弩以外,还有两个队的弩兵,人人都配着强弩,另外两队则手持长枪,一个个打起精神,凝视着河对岸。

赵无敌将康大王和卫长两军做了安排,康大王所部看守桥头,并包围沙河镇,且以沙河桥为中心,沿河辐射十里。

卫长所部分成两部,接着康大王的防区继续朝南北辐射,将整个安县的东边全都封住,绝不允许有一人从疫区偷渡。

按照康大王的话就是,坚决执行和完成赵大将军的将令,绝不放一只苍蝇过河。

卫长在临行前,来到桥头一看,不由得脸上肌肉抽搐。他心中咕哝:“尼玛,这阵势是对付染病的灾民吗?打倭人都足够了!”

沙河镇被团团围住,随行医士对镇中居民一一排查,幸好赵大将军动作够快,镇子里并没有发生染了瘟疫的迹象。

听居民说,不知为何,有好些日子没有海陵人经过沙河镇了。他们还在奇怪,这会儿听说沿海发生了瘟疫,可把他们给吓坏了,立马改变了对大军的态度,变得更加热情了!

人家这可是来保护他们的,这是恩情,得报答。升斗小民就是这样朴实,受人滴水之恩,都要涌泉相报,何况是涉及到全家性命的大恩?

他们都是乡野小民,也没啥好东西孝敬,只好将自家的新鲜果蔬和鸡鸭鹅送上,甚至有人将猪给宰了,收拾妥当,用牛车给拉去。

面对居民的热情和善意,赵大将军感慨万千,推脱不过只好“愧领”了,不过,赵大将军发话,全部折算成钱财,绝不能让居民吃亏。

好人啊,一个公爷,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军,却礼贤下士,亲手给老汉倒茶,太感动人了!老汉活了一大把岁数,听过的、见过的贵人无数,何曾有公爷这样的好人?

至于那些小娘子来军中找借口替军士们洗衣缝补,实则与某人眉来眼去一事,赵大将军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人嘛,难得糊涂,还是不要太精明了。你大将军能三妻四妾、左拥右抱,人家小卒就不能娶个媳妇?

不过,赵大将军还是声色俱厉地给了警告,眉来眼去可以,看对了眼也行,但却不能及乱,要守住一个礼字,日后可人家人来提亲。可谁要是坏了人家的名节,嘿嘿,老子就让你们看看,为什么突厥人称呼老子为“赵屠夫”!

赵大将军在沙河镇的日子过得很悠闲,并没有


状态提示:第740章兵发沙河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