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中锦在朱棣的书房中不卑不亢,侃侃而谈。
倒不是他自持武功天下少有匹敌,就敢不把皇上放在眼中。
就算是万洪福这样比他还高上一线的大高手,仍旧被一个亲王逼得不见天日。
若他真的对皇上的做出什么威胁,恐怕朱棣就算是倾尽皇权之力,也一定要把方中锦给除掉再说。
而方中锦之所以能这样有恃无恐,只不过是因为朱棣如今最窝火的还是京中有一股他完全抓不住地黑暗势力。
而尝试过各种办法的朱棣,如今只剩让方中锦再试一试这条路可走了。
至少在两个月内,朱棣还不至于忍不住这口气。
待方中锦将异人馆主人揪出以后,他便不会再留在京城,更加不需要担心朱棣之后会给自己穿小鞋了。
而朱棣却是是个明白人。他当年为了躲过朱允炆的猜忌,装疯卖傻吃猪食都做过。
如今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方中锦,他又怎会容不下了?
果然朱棣想明白这一节,便立刻转换了神情,甚至让方中锦陪同她一起用膳。
这样的礼遇,整个大明朝中能享用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难怪朱棣的旨意已经传下去,更是惹得偌大皇宫中人人惊诧,更要打听这方中锦的底细了。
待他们二人来到寝宫,便分君主坐定。
早就有小太监将几个食盒恭恭敬敬地送进寝宫,并小心翼翼地布在桌上。
难得的是端上桌的菜肴并不是什么稀罕少有的精贵货色。
仅仅是一些腊鸡、肉脯之类的寻常食材,再佐上一些精细的小点罢了。
甚至盛放菜肴的盆子也没有外面那些皇宫大臣用的精致。
方中锦自幼被母亲严加教育,与朱棣一同用餐之时倒是谨守礼节,颇有谦谦公子的风度。
这些表现都看在朱棣的眼中,他也不由地点了点头。
这方中锦果然不是寻常武夫可比,就冲这青年表现出的礼节,让司礼监也挑不出错来。
两人不咸不淡地一边用膳,一边说些风雅事情。
先前汉王也好、万洪福也罢,那些剑拔弩张的话题像是在离开御书房后便止住,故意不再被提起。
这时候忽然有小太监在外通报,说是太子求见。
正在用膳的朱棣听到这一声通传,脸上露出了连自己都没有察觉的笑容,说道:“宣。”
不一会果真有一人穿着朱红色的常服的影子缓慢走了过来,正是当今太子朱高炽。
方中锦连忙起身,对着来人行礼。
朱高炽为人谦和,立刻免了方中锦的礼数。
这是方中锦才抬头,偷偷打量起这位储君。
其实过过朱高炽的一些传闻。知道这位太子已经三十多岁了,脾气谦合,是个仁善之人。
只可惜太子腿脚不便,再加上人有些胖,便有一些人在背后诋毁他,顺而称赞汉王与朱棣极其相似。
朱棣温和地对朱高炽说道:“快来坐下吧。今天的御膳还算清淡,你也来用一些。”
朱高炽点头应喏,立刻有两位小太监一左一右上来扶着朱高炽坐入椅子中。
虽然这位太子身子胖大,行动迟缓。但是他脸上仍旧笑地谦和,道:“这位就是新进锦衣卫镇扶使吗?”
朱棣笑着说道:“正是。这小子有些能耐,就可惜无心为官。否则今后留给你用倒是不错。”
这话中颇有深意,显然是朱棣对这位胖大的儿子非常满意,并且早就有意将皇位留给他了。
这倒是与外界的一些消息相悖。在这红墙之外,就算是市井贩夫都会在酒足饭饱之后说两句皇上偏爱汉王,对胖大的太子极为不喜的传闻。
之后三人便一道用餐,朱高炽除了最开始提到方中锦,之后再也未说过一句与朝野有关的话题。
朱棣也是考教了他两句诗作,又笑说了京中发生的一些趣事。
两人似乎都没有要议论朝中大事的意思。
直到饭毕,朱棣这才有意无意地说道:“你弟弟这两天不太痛快。”
这时候的太子朱高炽才说道:“他新失幼子yòu_nǚ,这是人之共情。我明日便去他府中劝一劝他,好走出悲痛来。”
朱棣听了这话,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你向来对弟兄们亲善有加,这非常好。”
非但朱棣觉得朱高炽回答的好,就连方中锦也要赞叹朱高炽的这番回答。
其实太子朱高炽与汉王朱高煦的关系极其尴尬。
世人都说朱棣偏爱与自己最像似的汉王,而汉王三十岁的人了,仍旧不肯就番,死活赖在京城不走。
这些举动看在众人眼中,都知道汉王摆明了是觊觎皇位。
更耐人寻味的是朱棣对朱高炽的态度——没有态度。
不论是不肯就番还是在京中拉拢结党,朱棣都没有表示出任何态度。
这也由不得众人作出朱棣偏爱汉王的猜测。
如果换作任何一个寻常人,处在太子朱高炽的位置上,都应该是惴惴不安,并且对弟弟忌如蛇蝎的。
更别说朱棣的皇位就是从侄子手中抢来的,难保朱高煦不会子从父业。
朱棣像是无意一般提到太子的弟弟如今不太高兴,这说的自然是他围攻瑞恩伯府,却没能捉拿到万洪福的事情。
如果换了一个人,说不定就要乘这大好机会,好好参上弟弟一本。顺便数落两句汉王在京中跋扈的话来。
但太子朱高炽像是对京中发生的这起大事浑然不觉一般,只说汉王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