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剑破江山>第四十章 车夫

朱高煦为了避免被父皇怀疑成所谓的“幕后主使”,只能将自己被人利用干扰方中锦查案的实情和盘托出。

随着朱棣一道旨意,朱高煦竟然沦落到“软禁”的地步。

要知道不论是市井还是朝堂,大家心中汉王都是朱棣最爱的儿子。

故此无论朱高煦做出如何僭越的举动,朱棣都不多做管束。

甚至许多人谣传,朱棣是最像太祖朱元璋的儿子,而朱高煦是最像朱棣的儿子。

光从这一层传承来看,朱高煦也比胖大而行动不便的朱高炽强上千倍万倍。

更有甚者,许多人暗暗将仁厚的朱高炽比作丢失王位的朱允炆。

这一切明示暗示,都让人觉得将来的大明天下,必然是会传给朱高煦的。

但是这“软禁”的旨意一下,显然是朱棣对于朱高煦第一次表达了不满。

天家的事情,与寻常人家的父子截然不同。

大抵天下父亲都爱自己的儿子,那是因为儿子从小在父亲面前承欢长大。

虽说是血浓于水,但是若没有长久的相处,也无法培养出深厚的父爱。

唯独在天家,一来皇帝儿子众多,谁也不是独一无二的。儿子是否得宠,与后妃是否在皇帝心中占更多位置有极大的关系。

二来作为皇子,从出生开始就有乳母喂养。之后更是被太监宫女照顾长大的。

他们每日除去读书、起居,也就在请安的时候能见上父母一次。

别说同父皇了,就连同母后的感情也远远比不少朝夕共处的普通人家。

寻常的男孩儿,若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多半会捣些乱子。

而皇家的孩子从刚会说话起就知道捣乱非但不会引来更多怜爱,只会让父母们失望。

天家的孩子,在外或许跋扈,但是在父皇母妃面前都是个顶个的懂事识大体。

他们在父母心中的印象,靠的就是一日又一日的谨小慎微。

若是有那一天做了错事,在父皇心中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污点。

即使是仗着朱棣宠爱的朱高煦,在外如何僭越,来到朱棣面前也是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样。

朱高煦深知从今日起,他或许再没有翻身的可能。

所以一听说被软禁,整个人像是被抽去力气一般坐倒在地上。

正在他茫然一片的时刻,却听方中锦问道:“敢问汉王殿下,您听人说纪常安要向皇上求旨赐婚,到底是听谁说的呢?”

不怪方中锦在这时刻还拿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拿出来说。

实在是这件事中透着古怪。

方中锦当夜与纪常安在马车中约定,一旦案子办妥就向朱棣请旨。

但这事情,方中锦本身再未向外传过。

虽然没同纪常安做过约定,但方中锦相信这小子不会把自己的终身大事到处乱说。

更何况明知道自己父亲反对婚事,他更不可能这样沉不住气了。

求旨赐婚这件事情,必然是要瞒着所有人,只等事成之后突然提出才行。

但是如今却连毫无关系的汉王也知道了,这就不得不让方中锦在意。

按说当天晚上他两人乘坐马车在空旷的道路上疾驰。

再凭借方中锦过人的耳力,若周遭潜伏着什么人,不会躲过方中锦的注意。

唯独一个马车夫粗重的呼吸声,是在方中锦防备之外的第三人发出的。

如果有人听了他们的话,并且传出去,那也只有可能是这马车夫了。

当晚他们乘坐的马车是纪常安带来的,马车夫自然也是纪家的奴仆。

方中锦早知道纪纲与汉王之间有首尾。

那么最有可能的情形就是马车夫故意做出粗重的呼吸声,让方中锦放松警惕,以为对方不过是个毫无内力的普通人。

但就是这个“普通人”却原原本本地将他与纪常安之间的对话都听了个一清二楚。

更经由纪纲,一路传到了汉王朱高煦的耳朵里。

朱高煦听了方中锦的提问,面色稍稍一变,又恢复了刚才的颓然,道:“纪家小子到处对人说这事,本王也是听人随意提起罢了。”

方中锦知道朱高煦不会将实情说出,便也不再追问。

朱棣却已经显出疲惫神色,以手托额道:“行了,今日够热闹得了。都散了吧。”

接着他又想起来,抬头对江代说道:“女王殿下远道而来,还请委屈先在番馆暂住一日段日子。

等朕命人将阳雪院打扫出来后,再请女王移驾入住,如何?”

江代这次不请自来,实在是乱了藩国朝见的礼数。

江代自然也知道自己理亏,只是灿然一笑,道:“全凭皇帝陛下做主。”

这样一来,今日乱哄哄的诸多事情,朱棣都算是交代出去了。

他有些疲惫地说道:“摆驾。”

朱高煦、方中锦、江代他们自然知道礼数,恭恭敬敬地站起身子等朱棣离开。

他们这才陆续出了内庭。

朱高煦已经没了先前的气焰,一句话也不愿多说直接做了软轿走了。

江代却是笑吟吟地看向方中锦,似乎在等他夸赞自己。

果然就见方中锦对着江代深深一礼,说道:“多谢女王殿下出手相助。”

江代却是一闪身不受他这一礼。跟着她故作生气道:“方大人好会算计,作个揖就想把我天大的恩情给了解了。”

方中锦无奈笑笑。奈何这里到底是在皇宫之中。

虽然他与江代过往甚密,但到底不能对着藩国女王太过轻


状态提示:第四十章 车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