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水浒大宋>第512章 各部札子

关于要不要把火器下放给商人开办的镖行,一时间真是拿不定注意,他知道这般做的话将大大刺激商人们外出探险闯荡的,但同时会把火器过早地流入亚欧大陆。

如今化学火药还卡在瓶顶,若是火器流传出去,很快就能追上中华帝国的军队武装水平。

当然,倒不怕他们打过来,只是这样一来,科技差距缩小实在不是个好事。

虽然西域商人已经知道了火器这种玩意,但他们基本上没法得到黑火药的最佳配方,也没办法得到火器因为已是派锦衣卫在高昌回鹘打探过了,连回纥人都没搞到火器,可想西夏国也是对火器制造和装备十分谨慎小心的。

这种先进的武器,任何一个国家得到制造工艺都会敝帚自珍的,泄露出去给周边国家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其实当初将鸟铳送给金国,也是抱着让金国跟宋国消耗的打算,只是没料到宋国平燕大军居然这般不堪一击。说起来,开封府的灾难有一半要算他的头上。

话回正题,其实他心里是有发展民间安保公司这一行当的,可以有效地刺激民族向外探险的精神,亦可以解决部分退役军人和底层百姓的部分就业岗位问题。

综合考虑后,他还是觉得火器暂时不必开放,可以把弓箭、矛枪、刀剑、轻甲,神臂弓和车弩改造的小型连珠弩装备给民间镖行。这样的军械,已是足够他们自保了。

至于何时开放火器,待定吧。

另外就是内阁递交上来的处理将近三十五万西夏国士兵的札子。

这部分人肯定是不能让其短时间内流入国内的,指不定要生出什么乱子。目前国内正在主修贯穿太原府到高昌回鹘的国道碎石沙子土路,全程四千多里路,狠缺劳力。

内阁建议把这三十五万人定以三年的劳教,三年后劳教期满可以分配十亩地,拆散了混入河北、广南、蜀地、荆湖几处行省,很快就能把这批异族士兵给同化掉。

至于这群士兵的妻儿老为了安抚他们,就没必要强行拆分了。

而且这群党项人中有接近七万人擅长马术,劳役后其中一批人也可以充入兴盛的镖行中,为商队进军西域保驾护航。

这个建议很中肯,是持赞同意见的。

不过对于西夏国余下的二百五十万人口的百姓阶层,则计划迁徙至少一百五十万回中原,部分安排在燕云和刚建不走的河内行省,其余按照县镇级别每个地方分一点消化。

另外则是西夏国内因为战争和饥饿的大量处于三十五岁以下的女人,就没必要迁走了,利用她们吸引汉人农场主、商人、开荒者、手工业者、农民、伤残士兵去往西夏境内定居,每个西夏女子可以分配五亩土地,实行开荒三亩可以自留一亩的奖励政策。

据人计署临时统计上来的数字,把西夏境内的贵族迁徙走后,民间妾氏朝廷规定,西夏降臣、贵族、商人、士兵只能保留妻室,妾氏一律收回、侍女、丫鬟、寡妇接近二十万人,加上从高丽和日本国引进的女子,可以有效解决汉族光棍问题。

这个民族融合政策至少需要十五年时间才能初步见效,可谓任重而道远。

商务总署的札子则是建议开放粮价管束,盖因财政吃紧是一部分,另外则是民间耕地卫生的百姓对粮价上不去有怨言。按照现在人均接近十八元月的工资水平和粮食产量,粮价应该控制在0018元斤为最佳。

思虑少许,还是觉得不能太过于管控市场,为了鼓励农耕,他作出批示可以让粮价在30上下浮动,由市场自行调整。

朝廷宏观掌控即可,没必要过分插手管束。

未来两年的国家商业经济将以丝绸、棉布、亚麻、造船业、农场畜牧业为主,尤其是前几样的出口贸易,将很大程度上刺激造船业和镖行运输行业的发展。

至于军部的札子就比较现实了,在弓弩大规模退出军事舞台后,战车兵和盾枪兵也跟不上军事发展了。

在跟西夏和金国的实际交战中,前线将领发现一旦敌人拥有了火器,那么战车兵和盾枪兵实际上发挥的作用很小。

就算是骑兵,也可以通过炮兵开花弹、葡萄弹链弹、木铁手榴弹等武器和防御工事、沟壕、地形等办法解决。

目前中华国五十五万常规军和将近十五万的常备军中,战车兵和盾枪兵接近四十五万人,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全裁撤掉。军部建议抽调从这四十五万人中抽调一半转为火枪兵,将其中近五万名会骑马的士兵转为骑兵。

军部嗷的大开口,殊不知这要给财政造成多大压力,约莫二十五万士兵的换装和集训可不是容易事情。

按照每个士兵刨去盔甲后至少四百元的换装费,军费就达到了一亿元,娘的,朝廷今年财政收入才八千万元!

当然,军部也很聪明地解释道:战车兵换装后,战车改造成马车卖给民间商人们,盾枪兵换装下来的盾矛可以卖给国内兴起的镖行,或者是西域、日本、高丽、琉球等国家,至少能减掉30的军费。

但七千万元的庞大军费开支依然会让内阁跳脚。

面对军部狮子大开口,大笔一挥,在二十五万人换装规模上直接砍掉十五万,十万人还是能吃得消的,慢慢来吧。

战争就是吞金兽,中华国积蓄了两年的战备物资,在跟金国和西夏国短短半年的交手中就消耗了将近一半。西夏国的国库和大量贵族被“批斗”后,回收了大量的金


状态提示:第512章 各部札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