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崇祯五百年>第贰章 崇祯十七年四月#008 无明剑法

李自成迅速发现部下胡作非为,搞错追赃对象,即时指示刘宗敏释放吴父,又命他写信力劝吴三桂要效忠大顺。

吴襄父亲前后两封信只是相差一两天,由求救到劝降,内容截然不同。

吴三桂阅毕当然疑惑,最后认为李自成招降根本是骗局,一旦踏入京城便会被夺去兵权甚至杀害。

更重要的问题是,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掳走,更是奇耻大辱。

“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有何面目见天下人?”

在公在私,吴三桂都不可能降顺,却不一定要降清。

此时吴三桂仍未有将中原出卖予外族的打算,而是图谋割据一方,或是像其他明朝遗臣一样,拥明室以自重,实际是加入争霸天下的洪流中。

他心中瞧不起李自成,进一步看轻元璋。

想想李自成当初不过是区区一介小驿卒,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和尚四处行乞啊!

但二人都能成为叱吒风云的大人物!

吴三桂自忖自己才华盖世,文武双全,比二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更手握关宁铁骑五万,何愁不成大事。

于是他急急撤退回山海关,李自成亦发现吴三桂有反逆之心,决定派降将唐通、白广恩率兵出讨。

双方于滦州交战,三桂大获全胜,不仅收降兵八千,更退守山海关,隐然有割据自立之盘算。

“我们先出发往东去滦州。”

史载当首战败阵彼,自成决定亲率十万大军,于四月十三日出发,往东讨伐吴三桂。

尚有九天多,奏算算路程,时间多的是。

王承恩登时驱车前进,隐尾随而奔,奏在车上简述目前吴三桂的形势,好使朱由检及朱慈照知悉接下来的步署与行动。

凡事都由自己一个人决定固然惹人反感,适当尊重朱由检,以同伴视之,让他们参与决策,才能弥消怀疑。

同时令皇帝心中感到受尊重,自然不会猜忌不和,增加信任。

伴君如伴虎,就算奏会读心术都觉得很累很吃力,更加觉得历代名臣都是非常人,心生敬仰。

此行数天,轮流换马,笔直于驿道上往东行。

偶过城镇,则稍为留宿,让人马休整。

有遇上其他旅人浪客,则适当应酬交际,以增见闻。

毕竟长途漫漫,欲速则不达。

古代最快的移动工具就是马车,不是奏说要快就快。

自民变以来,东北一带未遇寇患,故此各城镇居民生活大抵如故。

对他们而言,明亡顺起,就只是换了天子,日子依然照样过。

崇祯亲身在民间走一转,听得别人骂自己,渐渐含忍不发。

不过似乎要他承认错误,似乎还是不行。

这一段时间走难的人多,旅店饭馆生意好得不得了,更故意提高价钱,指名现银交易。

众人身上都无钱,奏随便撕一张书页掐掐,就是雪花花的白银。

当然她懂得顾男人心理,变出来的银两全部交予朱由检及朱慈照,保证有多无少。

男人身上有钱,就会变得踏实。

尤其随手掷出银两,受到各处旅店小二隆重欢迎,脸子及心理都会舒服点。

当然遇上意图行劫的小贼,奏就先下手为强,反过来从他们身上偷钱。

朱慈照在途上趁机向奏拜师,欲习武学道。

朱由检一力支持,奏倒是脸有难色。

“妾身之法术,未能传予凡人,故此无缘相授。”

知道奏是“魔女”的,仅是朱由检、朱慈照及王承恩三人。

后来为讳此事,一律以“修道者”言之,免生枝节,已成潜规则。

然而何谓“魔女”,奏却从未曾与任何一人解释。

“魔女”每人都各自拥有不同的“权能”,根本无法传授予他人,他人亦不可能使用。

至于武功,天下各门各派的绝学,尽数可在书上详阅,她倒是不介意传授予慈照。

只是究竟传授那套,最是费煞思量。

虽然眼前这位年青人有志习武,以图重振朱室,可惜非常遗憾,他天赋不惊、骨骼不精。

横看竖看,竖看横看,打上偏心分同情分,他都不是练武奇才。

说得难听一点,是万中除一以外的庸才。

奏心中思量,若如实相告,恐怕有伤自尊,对未成年少年产生无可挽回的阴影。

怎生能图个好话,直教奏大呼头痛。

“所以说人类真是麻烦的生物……”

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还要顾感情面子,累死人啦。

抱怨归抱怨,奏倒是尽责任,不断通过权具检索古往今来东西两地各种武术,哪一种最适合朱慈照。

资质平庸,只要对症下药,适才适所,依然有所大用。

通过全知之书,综合各项要求,最合适修练的是“无明剑法”。

无明剑法,乃南宋末年一江湖高手,因感国破家亡,中原沦丧,逐入山修行。

通过自身长年武艺而悟明十八式剑招,感天地无明,故名为“无明剑法”。

此人最终卒于荒山,故此剑法亦失传,从未曾流传至江湖上。

朱慈照总是抱怨不遇明师,其实过去教他的将军都是数一数二的武术高手,招式亦极为正宗。

就是本人历练不足欠缺火候,加之与奏比较,一天一地,自然对自身原有武学心生轻视。

年青人总是幻想一步登天,一朝成神,哪有这么简单。

只是胃口养大了,如果奏随便教些寻常招数,又恐他疑心自己藏私。


状态提示:第贰章 崇祯十七年四月#008 无明剑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