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五百七十三章 僵持不下的战局

不知不觉当中一个月过去了,漫长的夏宋防线上已经被鲜血染红了,这一个月之内,夏军为了攻破宋军的防线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同样宋军为了守住防线也是拼命的往里面填人,这道防线就好像一座血磨坊、绞肉机不断的吞噬着夏宋两军的士卒,双方都在消耗中忍耐,直到这种僵局被彻底的打破。

武关、秦王李武率领着十万大军驻扎在武关内,在武关城外五十里就是宋军的防线,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李武亲自率军对宋军的武关防线进行了十余次大规模的集团进攻,损失了数万大军以后,宋军防线依旧坚固如初,李武就放弃了进攻,如此作战没有任何的效果,李武不想在白白浪费自己兵力。

“王爷,大军已经备战完毕,何时向宋军防线动进攻。”秦虎来到城门楼上向李武问道。

“还进攻个屁。”李武恼火的说道;“宋军的防线像铜墙铁壁一样,就是将我们麾下的兄弟们都填进去,恐怕也无法攻破防线啊!”

“那我们就这么干等着也不是办法啊!”秦虎说道。

“这四大总管数本王的命不好,出关就两条道,一个函谷关,一个武关,都被种师道给老子堵得死死的,别让老子逮住这个老小子,逮住他非扒了他的皮不可。”李武愤怒的说道;“你说父皇也真是的,明明知道本王这里有硬仗要打还从本王手里抽调兵力,让本王找谁说你去啊!”

原来为了加强各地的兵力,李谅祚下令从雍州总管辖区抽调兵力补充进了并州和益州两地,先后从秦王李武的手下抽调了二十万大军,另外还将昔里仟部、梁格嵬二人都给调走了,使得李武麾下战力削弱的很厉害。

在经过调整以后,四州总管兵力及将领配置如下:冀州总管燕王李庆有五十万大军,其麾下有常山王1i  ke、平北将军朱旭、平西将军冯框、前锋将军燕殊、前锋赵戈等人;并州总管晋王李秉常有二十万大军,其麾下有恒山王李浩、平东将军安庆贵、前锋将军梁永能等人;雍州总管秦王李武有三十万大军,其麾下有安国侯李钺、护卫将军秦虎、平南将军李岩泽等人;益州总管永王李德有十万大军,麾下有征东将军昔里仟部、前锋吴阶等人。

也就是为了拿下大宋,李谅祚在夏宋防线上布置了一百一十万大军,这支大军一大部分都是府兵,真正的正规军只有三十万御1in  jun团、十万龙骧军团、三万飞虎军团、三万飞熊军团而已,至于五万青龙水师还在海上飘着呢!而这些正规军也是夏军进攻大宋的中坚力量。

“其他三州的情况如何?”李武向秦虎问道。

秦虎说道:“根据情报情况都差不多,冀州军团被阻挡在了长城以外;晋王殿下率领并州军团多次对中条山和黄河南岸的宋军动进攻,都被宋军给挡了回去;永王殿下率领益州军团进攻剑阁没有任何结果;宋军从东到西,从北到南都建立了坚固的防线,将我们的进攻路途都基本上给堵死了,而且宋军的总兵力是我军的三倍有余,又都缩着坚守不出,城内有充足的粮草和武备,就算能够绕过去,那也可能会被切断粮道,真是难啊!”

秦虎说的其实一点也没有错,而且这一次宋军布置的不单单是一道防线,而是梯次配置根本就不利于夏军骑兵穿插作战,这也是宋军防御战术成功,而夏军进攻战术失败的一个及其重要的原因,就这一点而言,各地总管实际上都知道,大夏帝国朝堂上下也都清楚的很,可是即便如此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震天雷的事情怎么样了?”李武继续问道。

“两万枚震天雷,三日后就可运达。”秦虎说道。

“怎么才两万枚?”

“王爷,有着两万枚您就知足吧!现在各大军团都盯着这玩意呢!凡是跟huo  yao沾边的一律都是供不应求。”

就在二人在城楼上商议军情的时候,一名飞骑急匆匆的跑来传令道:“陛下有令,命秦王殿下回京议事,此命令十万火急、违令者严惩不贷。”

李武当即跪下接令道:“儿臣领命,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同样的军令各个王爷都收到了一份,在接到李谅祚的军令以后,驻守在各地的大夏帝国的王爷们开始快马加鞭的向帝都赶来,没有任何人敢有丝毫的怠慢;所有人都清楚,前线战事不利,身为皇帝的李谅祚要飙了,可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一个月四路大军耗费了大量的军费,却没有丝毫的战果,换了谁都会龙颜大怒的。

夏军损失惨重,宋军同样也不好过,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宋军阵亡的人数几乎可以跟夏军对等,同时宋军的物资消耗比夏军还要巨大,此时的赵王赵覠一筹莫展,大宋在北方多年囤积的物资已经消耗了将近四分之一了,也就是说,这样的仗再打三个月,宋军在北方屯放的数千万的物资辎重就将消耗殆尽,五个月后宋军就将因为物资匮乏而战败。

赵覠能够从麓台山逃回了是十分不容易的,当赵覠逃出麓台山来到威胜军的时候,麾下只有三千余人了,而且这三千人穿的都是破破烂烂的,他们能够从大山深处走出来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赵覠返回以后立刻动身前往大名府指挥宋军迎战夏军的冀州军团,在这么漫长的防线上,对大宋帝国威胁最大的就是燕王李庆率领的冀州军团。

先冀州军团兵马众多,而且是步骑混合足有五十万之中,而且还


状态提示:第五百七十三章 僵持不下的战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