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汉血丹心>第九十八章 密计藏袖底 千钧系于身

当这年年底,大汉皇帝册立太子的诏书传遍天下的时候,有人欢喜有人忧,更有人深深的怨毒……。

年仅六岁的皇子刘琚被立为太子,至今还没有子嗣的皇后阿娇就处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当皇后所居的宫殿内阴云密布的时候,所有伺候的内侍宫女都战战兢兢不敢有一丝懈怠。

长乐宫中,暖香萦绕,在听完大总管秀鱼的低声禀报后,半倚在睡榻上的窦太后却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之处,只是过了很久,才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册立一国储君,对于帝国王朝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所有人都认为,即便是皇后依然没有所出,皇帝也会等到皇子们再长大点儿以后才做决定,可是谁能料到,他就这么独断专行的宣布了这件事。

“不过是一个歌舞妓所生的儿子!怎么配得上太子之位?”

虽然这句话不便宣之于口,但暗中的非议却不能阻止,朝野民间沸沸扬扬,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有心人的故意挑动。

当西凤卫的密报放到天子案头的时候,刘彻终于知道了这件事,龙颜大怒,下令彻查!

长安城内,在经过一番大追查后,作为妖言惑众妄议朝政的代价,几十颗血淋淋的人头被砍下来,挂在了城门口。

迫于皇帝的威严,朝野内外终于没有人敢再就此事明目张胆的议论,但在看不见的地方,愤怒不满、怨恨埋怨与明哲保身、重新站队在同时进行着。

而在整个事件的中心,建章宫内,却显得很平静,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般高兴,甚至有些淡淡的忧愁笼罩在其中。

因为伴随着册立太子诏书到达的还有一个消息,那就是皇帝与朝臣们经过几个月的反复拖延后,终于答应了匈奴人最先提出的三个条款中的最后一条。

那就是派大汉公主赴草原和亲!

当这个消息终于得到确认,并逐渐传开来的时候,在朝廷的大部分官员和军中少壮派的心中是由许多不满情绪的。

“公主和亲”最早开始于汉高祖“白登之围”的无奈。在那次随着御驾亲征的许多大臣和将士的心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耻辱。并且这种情绪一直流传了这些年,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得到机会去洗刷。

话说当年高祖皇帝被围困在白登山,幸得陈平献了美人计,画了一副绝世美女的图,派人去送给了冒顿大单于的后妃余氏,告诉她:“汉朝有如此绝世美女,现在天子被困于此,想把这位美女献给大单于。”

余氏素来知道自己丈夫喜好漁色的性情,害怕将来这样的美女争宠,自己的地位将会大大的不利。

所以她就对匈奴单于说:“汉朝的土地太广阔了,我们即使得到了他们的一部分土地,并不能持久的战据,只不过是徒劳的耗费了草原勇士的生命而已。何况传闻中,大汉的皇帝是有神灵护佑的,如果逼急了,恐怕会有灾祸降临到草原上。所以,不如索要一些实惠的钱财才好。”

于是,冒顿单于听信了她的话,网开一面,放走了包围中的汉军。

而后来,面对匈奴的不断侵凌,除了纳币赔款以外,大臣娄敬首先对汉高祖提出了和亲之意。

他当时对汉高祖的说辞是,草原上的冒顿单于和他手下的匈奴骑兵,只是崇尚武力,根本就不讲什么仁义道德。但现在我们的军力比不过他,用仁义又不能去感化他,所以这两个方法都是暂时行不通的。

而如果换一种方法呢?比如将皇室的美丽公主下嫁草原,这样尊贵的身份,好色的单于一定会欢喜地将她尊为后妃的。那么将来她所生的儿子,一定会被立为太子的。

这样一来的好处就是,冒顿大单于还在世的时候,当然就是陛下您的女婿,而等到他死后,您的外孙就会成了新的单于。如此一来,当然就可以不动刀戈而使匈奴永远称臣了!

当时,高祖皇帝认为他说的非常有道理,可以暂是作为权宜之计。于是就选了一位皇室最美的公主,奔赴草原,远嫁匈奴。而娄敬就作为特使随着出使匈奴,与单于订立了和亲之约,并因为这件功劳而封侯拜爵。

匈奴单于当然对来自汉室的高贵公主喜欢的不得了,从此以后,和亲就作为了一种前例,尽管已经换了三代单于王,但是这一项要求一直不绝。

公主和亲策,虽然在朝廷官方的史书记载和宣传中,一直是说成一项利国之策的。但在许多汉家儿郎的心中,这却是一种国耻!

而这次将要去往草原的女子是素汐公主,也就是皇帝上次册封的利安公主。

本来有传言皇帝上次已经取消了这个决定,但这次又有更加准确的消息是,等到开春以后,送利安公主去草原和亲的队伍就要出发了。

而新任大行一职的王恢据说就是皇帝钦定的送亲使节,将全权负责这次的和亲事宜。并且先遣的队伍已经开始去到两国边境做预先安排去了。

这个消息,不禁又让人对身在建章宫中的那位小公主心中怜悯,果然是生在帝王家,命运不由人啊!

所以此时的建章宫中,因为利安公主的事,连带着小公子册封太子的喜悦也减去了大半。

卫夫人此时静静的坐在那儿,一针一线的仔细缝制着几件衣服,脸上神色看不出什么,只有紧蹙的眉头间隐隐露出几丝烦忧。

这是三个孩子的棉衣,她虽然已经身份尊贵,但这些活计,这么多年来,她从没有假手过别人,都是自


状态提示:第九十八章 密计藏袖底 千钧系于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