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全都望着杨大爹。
"昨天我们一些大爹大妈去那个小区去看了看,也看了那栋二十四号楼,好大一栋楼,简直就是一个自为一体的街区,在峡州肯定是第一,也是一座很不错的杂居楼。"杨大爹继续在说:"不过也就是经济适用房,档次不高,住家也很拥挤,一楼四户的布局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很大众化的。"
领导们有些担心起来,谁都知道这是在挑毛病。
"说白了那里和南正街差不多,不过就是一座大杂院,也就是换了一种形式的南正街。"杨大爹话里也有了些伤感:"我知道在座的有不少人会和我们分开,也会和我们天各一方,不过,南正街还在,那栋二十四号楼就是这条街的延续,大家不管走到哪里,二十四号楼依然是他的家,也是所有南正街的人的家!"
有人在为杨大爹的表态而鼓掌,鼓掌的都是那些已经决定要搬到东山花园、桔城花园和其他高档小区的人,还有那些到会的政府机构的领导。
杨大爹接着代表所有的搬迁户提出了两条意见。第一就是把天官巷拆除的那座破破烂烂的天官牌坊换个地方树立到二十四号楼的前面去。
"没什么用意,不就是看着把一个老牌坊白白的扔掉有些可惜。"杨大爹说着:"其实花不了多少工,不过就是竖座牌坊在大楼门口显得好看一些。"
所有的领导几乎没有经过任何考虑就满口答应了。
然后第二个要求就是想用南正街的那些老房拆下来的砖瓦、青石、木料和一些弃之无用的建筑材料在二十四号楼的楼下空地上建两座小屋。
"同意也没什么用意,不过就是废物利用,有些老东西扔了有些可惜,建两座小屋也好美化一些环境,让老年人和小孩子有一个休息娱乐的去处,这个事情大概建起来稍稍费力一些,不过就是要找几个懂行的老艺人,还得有些耐得住性子,现在那些泥瓦匠可做不来那些活。"杨大爹继续说着:"也不需要很大,一百来平米就足够了,再说大家有些坛坛罐罐、桌椅板凳也得有个储藏之处嘛。"
"两座小屋不是问题,修一个小乐园也不是不行,楼下本来就有将近两百平米的空地,当然可以考虑。"经济房管理中心的主任有些异议:"按照我们原来的设想,因为二十四号楼是我们这个市里经济房管理中心建设的最大的一个安置项目,想把这里当作全市乃至全省的一个样板,按照规划要在楼下建一套健身设施,还想修两座小凉亭、一个水池,当然还有绿化。"
"那不就更好吗?"杨大爹淡淡一笑:"楼下的绿化就由我们南正街的人自己来做,那些原定的绿化、小亭、健身设施完全可以建到二十四号楼的楼*天台上去。那不就是一座空中花园吗?以后天上地下绿草茵茵、鸟语花香,不是更加叫人安居乐业吗?不是更能成为样板吗?"
那些领导这才开始注意这个看起来平平常常、貌不惊人、有些瘦削也有些口才的老人。牌坊是废物利用,两座小房的材料是捡的,政府不过就是出一些工钱、组织一下而已,二十四号楼就平白无故的多了一座空中花园和楼下的一些建筑,真是算的太精明,说来轻轻松松,效果好的不能再好了,而且一点也不显山露水,怪不得南正街的老少爷们、大妈大嫂都要为他的马首是瞻呢。
挠着头皮、*着下巴掂量了一番,几位领导都没有发现什么破绽,况且如果能使得这些南正街的人顺利搬迁,本来就该阿弥陀佛了,也就决定慷慨的全都答应了,除了保证支付所有的建造搬迁费用,而且还很大度的答应发给每户人家五百元的搬家费,"大家收拾一下,就可以尽早签订拆迁合同,搬到新居里去好好享受了。"
拆迁公司与南正街的代表杨大爹就在那个大梧桐树下签署了一份搬迁安置的补充协议,上面还郑重其事的盖上了市建委、房管局、经济房管理中心的大印。杨大爹是南正街第一个和拆迁公司签订搬家协定的,什么条件也没提,一点也没有犹豫,提笔就签字画押了。
在那以后的一周时间里,几乎所有的南正街的住户都随之也签了搬家协定,虽然有些人还是不满意,也不情愿,更有些悲惨,但人在矮屋檐,不得不低头,也有些人想与拆迁公司血战到底,却也知道寡不敌众的道理,也看到飞鸟各投林的残酷现实,大多数人都跟着杨大爹一起走了,剩下的几个人还会有好果子吃吗?也就有些委屈、有些留恋、有些难过的和南正街做最后告别了。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