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这些老油子们中间,有那么一些人家是需要重点照顾的,他们倒不是什么有背景的人物,而是一些在接访当中有口碑的老字号。
比如曹婆婆肉饼就是其中的一家。对于这样的老字号,康采恩完全准备采取另外一种措施来应对,那就是允许他们在超市之中摆设自家的专柜,约定销售额,按照一定比例分摊。
这样一来,这些老字号产品有了更大的客户流量,自然能够从中赚取更多的利润。
而康采恩也可以借助这些老字号的招牌,吸引更多的客流量。
其实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相信那些老字号不会注意到这其中的赚钱门道,只是他们所坚守的那份匠人精神,不知道会不会成为这个过程当中的阻碍,其实加入超市专柜也只不过是改变了销售环节而已,对于生产和制造而言,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当然那些食品餐饮业是不会同意这种说法的,因为他们为消费者们提供的商品可是要尽量在热腾的时候卖出去的,不过汴京城的外卖产业其实是相当发达的。要不是没有摩托车这种东西,恐怕汴京城里早就到处是外卖小哥了。
所以即便是在原来的店里做好之后拿出来卖,糖糖也坚信,终将遍布开封府大街小巷的超市,足够提供相应的柜台,为他们的特色产品提供更加理想的展示舞台。
其实这些餐饮业所需要的生产面积也并不算大,小小的超市还是能够容得下的。
康采恩也坚信,外卖产业不会因为自己的这个设想,而出现飞跃式的发展。消费者们一边啃着各种小吃,一边欣赏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恐怕将会成为他们在未来不久的重要习惯之一。倒是开封府以外的那些土特产,在进京的道路上,恐怕会遇到一些艰难险阻,尤其是时令水果和水产品,即便到了后世,也是一个相当难以解决的问题。
不过康采恩还是能够从湘江采集到足够多的美味佳肴之事,这些产品在宋朝并没有什么知名度,所以如果拿出来当奢侈品卖的话,肯定不会有太高的销售量。
于是在这一方面,伤残就只能想着去加大推销力度了,或许丰富一下那些疙瘩行团中小商家的货柜正是自己的一个不错选择。反正拉拢他们本来就是需要一些资本投入的,倘若能够借助他们的嘴,打响这些外来产品的名气,那么康采恩何乐而不为呢?
心中敲定了这个想法之后,康采恩父子就算有了拉拢中小商家的基本方略,不过想要将一整个行团都划归自己麾下,恐怕他们还需要换上另外一些手段。
不过这样的事情其实也不难,你以为康采恩等人掌握着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所以他们大可以借助改良生产能力的名义去拉拢那些行团,投入自己的麾下,比如说那些做木器家具的家伙,就很有可能会在这个合作过程当中,意识到这方面的好处。
当然,家具的样式还不能称之为技术。但是大宋王朝能够称得上技术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说水力纺纱设备。
水利转轮对于大宋朝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汴河的两岸就耸立着好几座水力磨坊,他们的主要作用是为汴京城的老百姓们提供面粉。
这几个做法都是官府的产业,里面做工的也都是一些有军饷可以拿的厢军。
但坎坷不是要和他们抢买卖,相反,在土豆和地瓜大量成熟以后,这些人还将会成为自己的重要合作伙伴,不过,对于水利设备的使用,他还是有着更多的想法的,尤其是阿克莱特发明的水力纺纱机构,估计能够为大宋王朝增加不少的财政来源。
当然,这里的财政来源指的是税收方面,而不是官营资本的直接收入,他可不准备将这一技术无偿的捐献给官府,当然如果他们愿意购买专利的话,那康采恩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前提条件是,宋朝得有这样的专利制度才行啊。但是对于古代人而言,所谓的专利,就是专许自己盈利,而不管别人死活的制度。比如说从汉朝就开始的盐铁专利。如果哪家百姓敢在这方面谋取私利,那官府就要找他去喝茶了,而且茶叶里面很有可能会添加一些特殊的佐料。
不过关系到人民生活安康的东西,还是掌握在国家手里,比较让人放心,如果盐和铁都掌握在豪强大族手中,那么恐怕基层的老百姓们,就会陷入更严重的水深火热之中。
但纺纱技术可不属于足够达到国防级别的存在,所以康采恩便不准备将之献给官府,但如果官府要采取什么强制措施的话,他也是缺少应对手段的。
但是缺少归缺少,必要的反抗还是要坚持的,毕竟那是正义的指引,所以他要拉拢那些涉及到纺纱织布领域的航船,进入自己的产业之内,用大伙的力量一起推动这次技术的革新,如此以来,每一家每一户都能够从中受益的话,那么大宋王朝就不可能一下子将它们全都给“合买”掉。
类似的事情其实还可以用在玻璃产业上,不过康采恩对玻璃的制造还有着其他的想法,而且大宋王朝也没有对应的行团组织,就算有,恐怕也隶属于和琉璃瓦片有关的行团,而不是康采恩所希望的那些组织。
康城西门的组织是什么呢?当然是科研机构了,可惜的是他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