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N道贩子康采恩>第414章 子容子容世无双—49
方肯定就有能够坚守的要素,所以皇帝拍板坚持要修筑宁远寨。

可是皇帝真正懂得前线局势吗?如果他们懂得当年的宋太祖,为什么会有高粱河之败?为什么会有为后世所嘲笑的平戎万全图?

知道什么是平戎万全图吗?一个比08年奥运会的表演阵仗还要阵容浩大的军阵!

当时的那些演员们甚至需要借助地面标记,才能记住自己的位置,而在形势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灵活的走位自然是撕扯敌人防线的重要手段,可皇帝的这幅阵图,竟然在见到敌人之前就把自己的士兵们变成了一只无法反击的乌龟。

这是一个多么荒谬的笑话啊!

所以丰州一带他是要去的,但不能把目标定为那里,更不能对外宣称出去,因此路过那里才是个最佳选择,而用何样的旅游路过那里,都是康采恩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好在这个问题并没有耽误他太久的时间,因为有一条极为重要的河流流经那附近,这就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老黄同志。

坐在前往杭州的船上,康采恩就已经将这期间的算计全都想了个清清楚楚,并准备在回到汴京之后立刻上书给皇帝,要求亲自前往西夏战场提供必要的支援!

如果走到那一步,这整件事情就会从他和皇帝的私下交换,从它可以放出的各种流言,变成朝廷的正式命令,也变成他的政治使命。

想到这里,康采恩的心中不禁沉重了几分,但是这种沉重的情绪并没有因为战场上可能存在的残酷而延续多久的时间,因为航行在半路上的船只竟然意外的得到了一条让人略感意外的消息。

王北京到了福州并开始打听海滨四先生以及那位龙昌期的下落,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所谓的海滨四先生并没有什么人知道,,凡是二哥报出他们的名字之后,有不少人都跳了起来,甚至还有个十几岁的青年,主动凑到了王安北面前,一副好奇的模样问道:“先生找我作甚?”

这个时候的康采恩似乎才记起来,北宋中期是一个思想相对空档的时期,因为旧有的主流观念已经被现实击碎,而新的观念还没有形成,所以这个时候并没有什么呈祥的思想,但如果非得说有的话,那恐怕也只有周敦颐了。

但周敦颐是个喜欢在道学上浪费时间的家伙。,这个大学并不是说儒学当中的道统之学,而是简简单单的道家学问。

换而言之,就连他这个唯一的存在,其实也并不能给大众思想的变革带来多么大的推动。

而除他之外的那些思想大家们,此时大都还在成长的阶段,北宋中后期爆发出来的百家争鸣,恐怕此时还没有进入到酝酿的阶段。

那个主动凑到王安北面前的十几岁青年,正是海滨四先生当中的郑穆,而根据此人的介绍,另外三个人的下落也不太好找陈烈,因为今年刚刚结束的科举考试而正在返程的路上,此时就算到了家中,估计也还没缓过劲儿来,毕竟福建距离边境实在太远,一路上的颠簸劳累总是会让人叫苦不迭。

而不幸的是,另外一位叫做陈襄的人此时应该正在汴京城中,准备明年即将到来的春为花而言之,这位仁兄竟然是苏颂的大同乡兼同年而他们,竟然就这样把对方给漏掉了。

好在其他三位与他们还算有缘。喜欢易经的周希孟,对客观世界的美充满了,兴趣同时他也很想知道,还有什么书是比一斤更能接受这个世界的某些规律的,其实他不知道易经这种东西即便在21世纪仍然有人研究,但它只不过是一些主观臆断,然后生搬硬套的东西罢了,距离真正的客观规律及其原理,还有很远的路要探索,甚至根本就是不相干的两种事。

不过这些东西都需要慷慨慢慢的告诉他儿,现在先把他忽悠上船再说,至于那位年轻的郑穆,充满了青年人对于时事的向往,甚至偶尔还会露出类似愤青的嘴脸,但康采恩非常欣赏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这趟回京的旅途上,说不定俩人便能够就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内容达成相当接近的看法。

至于那位刚刚回到故乡的陈烈,,走在上次进京赶考的时候,就已经领略到了玉津园大学当中的某些学问,

他虽然年轻但身子骨好像不太结实,所以这一次他就不再跟随康采恩等人一同进了,但他仍然表示将会在未来合适的时候进京拜访康定国,以便求取更加实用的学问这位仁兄也是最早注意到玉津园大学的那些农学手段,对于福建路重要意义的人才,某种程度上,福建路的富老乡绅之所以能够对玉津园略有所知,还主要是由于他们这群科举落第士子的宣传。

所以康采恩倒也不准备非得把他请到船上才行,另外在到达汴京之后这些人也会交给康定国去慢慢的熏陶,毕竟他此行要前往的是危险的西夏战场,带上这样的书呆子,万一有个闪失,恐怕会损坏他招徕人才的光辉形象。

至于隆昌区那位仁兄啊,不对他的年纪似乎已经不适合任兄这个称呼了,但不管怎么说,既然还与福州方面有所联系,那么恐怕只需要一封信,或者相关的传闻,就能把他忽悠到京城里去那个家伙的学问,实在太过与众不同,恐怕都在想着应该借助怎样的平台才能够广泛的传播出去。如果让他知道汴京城里有个叫做康定国的家伙正在四处招揽名师,那么他一定会欣然前往,说不定还会带上自己的一大帮弟子。

这样的话,康定国的玉津园大


状态提示:第414章 子容子容世无双—49--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