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新宋>204 赵昰的新诏书

宣布前宋德祐皇帝为瀛国公之后,忽必烈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向回廊。大都的夜晚更是寒冷。默默地走了几步,忽必烈停下脚步。伫立在回廊之中的,还有左丞相伯颜。

伯颜保持着三步之距离,跟随在忽必烈的后面,那时间记得伯颜曾经说了一句话。

“能成天下宰相之大器者,北有耶律楚材,而南有文天祥。”

那时候忽必烈还以为是伯颜在南方久了,学会了那些汉人的搬弄戏言的恶习。心里很不以为然。在他的心目中。有谁能代替耶律楚材呢?在他的心目中,耶律楚材去世以来已经三十余年了。在他死后,天底下具有担当丞相大任之才能者惟有三人:史天泽、安童、以及伯颜。

但是伯颜又说:

“足以媲美耶律楚材般之器度与才干者,文天祥绝对是符合陛下圣意所欲之第一人选。”

那时,忽必烈就很好奇。这个叫做文天祥的南人究竟有何能耐,居然能得伯颜如此崇高的评价,但是伯颜将文天祥置身本营之时所展现出来之神情气度等等,井然有序地一一说明之后,忽必烈对这个南人的状元也有了一些兴趣。但是那时让他跑了。

难道就是这个文天祥设计打败了张弘范?忽必烈突然想到。忙问宦官道:“奏报上刻有提及这次广州之战是谁主持的?可有提起文天祥这个名字?”

宦官仔细思索了一番,回道:“陛下,有文天祥参与,但是细作打探得知,主持之人并不是他,而是伪宋的皇帝,叫做赵昰,据说是天子之才,具体的消息还没有传回来。”

“赵昰?”忽必烈皱着眉头问道。“事先没有伪帝的一点消息?”语气中隐隐带着不满。

宦官心里一紧,忙俯身道:“这赵昰虽是皇家之人,但只有十一岁,在此役之前也未曾有过消息,但是相信我们很快会有进一步的消息。但是听奏报上说,此人也就是最近半年,突然睿智起来。”

“十一岁?张弘范竟然败给了一个十一岁的孩童?”

忽必烈脸上现出怒意,“你去把这个消息找人告诉丞相伯颜,问问他改怎么办?要给朕一个交代,至于怎么交代,让他自己想吧。”

停了一下,忽必烈又说道:“你去草召,告诉张弘范、唆都他们几个,朕给他再加派一些人手,让他们用心做事,否则,一旦朕将伯颜丞相调回来,那么他们就等着领罪吧。”

“是!”

宦官不敢答话,应声之后就要退走,又被叫住。

“告诉张弘范,文天祥和那个宋朝的伪帝赵昰,朕要活的。”忽必烈有吩咐道。

看着宦官远去的背影,忽必烈心里暗道:“这样的人豢养起来才有乐趣可言,倘若不是悍马,那就一点意思都没有了。”

赵昰并不知道,自以为的皇帝身份,竟然在之前并未引起忽必烈的注意,反而这次因为步枪的缘故,才进入了蒙元皇帝的视野之中,若是知道了,不知道该是生气,还该是好笑。

或者赵昰暂时应该庆幸于忽必烈的轻视,因为现在整个江南,还没有做好承受伯颜战火的准备。

伯颜,此时正在西北的斡耳寒河,与宗王昔里吉周旋,寻觅着决战的机会,此时绝对不能调回大都,更不要说南下江南了。

甚至,在忽必烈的内心深处,有些对于江南有些不以为然了,当初只是出于一时的兴趣,无论是忽必烈,还是伯颜,甚至蒙元满军上下,都没有几个人想着真的把宋朝灭掉。

但是怎么打着打着,就成了灭国之战呢?

很多蒙古人都不喜欢江南,因为那里并不适合放牧,水道太多,让自幼就在大漠里摸爬滚打的蒙古战士,有些心理暗自讨厌的慌。

在北方,他们甚至一年都不洗一次澡,但却要留在天气闷热,而且到处是水的江南,那对于他们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所以很多人,都视江南为险恶之地,不愿意过来,当然,那些勋贵的子弟除外,他们只是想来江南捞钱而已。

对于江南,也就是一个为自己贡献粮食财富的地方,但这个地方已经被打烂了,短时间内,不但获得不了收益,而且还要持续的往里面付出,那就是他所不愿意的了。所以,忽必烈并没有很强烈横扫江南的心思。

他的心思依旧在西北,那些大漠,那些草原,正是他们蒙古人崛起的地方,只有这些地方,才是他们的根本。

先不论忽必烈怎么想,无论他是什么思路,所有的决定落在纸张之上,然后在传送到江南,那也是至少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而此时的赵昰,正在面对着来自朝堂之上的反弹。

不是由于赵昰改变军制,更不是因为赵昰频繁的派遣兵卒,不断袭扰着张弘范所统御的蒙元大军,更不是,皇上好像正在和蒲寿庚谈判。

而是大宋的官家,竟然又不通过门下中书省,做了一个大家谁也想不到的决定,这个决定,让已经沉默很久的大臣们,一下子就爆发了。

皇帝诏曰:

......大宋国土同属于每一个大宋子民,所有大宋子民,皆有收复、守护之责,圣旨下发之日起,但凡各地有志之士,皆可收复本地所属,收复一府可节度之,收复一县可节制之,奉献税赋一成,兵源五十人以上者,皆为朕之臣属......

没有大儒的润色,所以诏书的内容及其简单,而且令人一看就知道其中的意思。

就是鼓励所有的人站出来造反,当然不是造大宋


状态提示:204 赵昰的新诏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