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逍遥江山>1702章:长江后浪推前浪

只听得朱瞻基继续道:“皇祖是盖唐虞三代以来,若汉之高帝,世祖,唐之文皇,宋之tai祖。其宽仁大度,聪明文武,闳远之规,乾刚之用,帝皆兼而有之,是以功烈之盛,前古鲜俪焉!赵宋王朝能想到的,其他能想不到么?后来事实证明,他的确是这么做的,在位的22年间迁都北京、营建皇宫、七下西洋、五征漠北,件件都需要大量的民力财力,可如何,我大明并不贫困,反而越过越好,这全耐开了海禁,再看看朕,朕登基五年,自问还算励精图治,内阁有诸位臣子等同心辅佐,海内号为治平,朕乃仿古君臣豫游事,每岁首,赐百官旬休。车驾亦时幸西苑万岁山,诸学士皆从。赋诗赓和,从容问民间疾苦,可结果如何,堂堂大明的户部仍不足百万两岁银,朕登基五年了,连一个像样的生日都不曾过一下,这是为何?”

众人沉默不语,不少面露愧疚之色。

朱瞻基一笑,继续道:“朕想来,大明之所以如此困境,说到底无非是没了收入,百姓困苦罢了,既如此,朕何不效仿皇祖呢,如今天下太平,海上无海寇叛逆之患,内无乱臣贼子兴风作浪,算是最好的年月,朕何不开了海禁,好充盈一下国库呢……?”

这番话儿娓娓道来,透着几分委屈,几分教训,几分商议,竟让众人心头为之一震。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说话。

过了许久,才听得杨士奇道:“我tai祖爷下禁海令,只言语不与诸番互市。并非真正意义上禁海,是我等断章取义,误解了tai祖真意,如今幸得吏部侍郎杨峥重新解读,才让我明白洪武爷此令的真意,实乃可喜可贺的好事,微臣恳请陛下,秉承祖宗规矩,重开海禁!”

“微臣附议!”杨荣紧跟其后大声道。

杨溥道:“微臣也同意?”

“臣,郭资也同意!”郭资抱拳道。

“微臣杨峥恳请开海禁!”杨峥急忙抱拳道。

眼看三杨都附和,其余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最后纷纷跪下来抱拳附议。

朱瞻基望着台下黑压压跪着一片,心头暗暗松了一口气,祖宗规矩如一座大山一样一直压在他的心头,让他不敢轻举妄动,如今可好,一场朝会不仅让一直压在心头上的大山轻易的去了,还让群臣如此心悦诚服,让他欢喜之余,竟也有一份解脱的轻松感,重重吐了口气,目光扫视群臣,一字一字的道:“准群臣所奏,世人滨海而居者,不知其凡几也,大抵非为生于海,则不得食。海上之国方千里者,不知其凡几也,无中国续绵丝帛之物.则不可以为国。御之怠严,则其值愈厚,而趋之愈众。si通不得,即掇夺随之。昔人谓;弊源如鼠穴,也须留一个,若还都塞了,处处俱穿破。意正如此,朕今日得群臣所请,为万民谋福,重开海禁!”

众人正要高呼万岁,却听得朱瞻基又道:“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司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盗,比者已有擒获,各置重罪,尔宜申明前禁,榜谕缘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赀之半,知而不告及军卫有司纵之弗禁者一体治罪”。“

众人这才明白皇帝一面是开海禁,一面也需加以朝廷礼法约束,算是做到恩威并重,登时人人信服,纷纷高呼万岁。

刚刚还有些冷场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不少。

朱瞻基一脸的笑容,他没想到压在心头多年的祖宗规矩,竟如此轻易的结局了,对于接下来的下西洋之行,不免多了几分信心,冲着杨峥点了点头道:“早年海禁犹在,父王迫于朝廷局面不稳,才不得不停止西洋之行,如今天下太平,海禁已开,西洋之行……?”

“皇上万万不可啊,万万不可啊!”朱瞻基的话尚未说完,言官、御史纷纷喊了起来,就是其他六部官员也有不少人上前呼喊。

要说开海禁,他们虽有些不愿意,但还能勉强答应,毕竟开了海禁他们还是有些好处的,可下西洋的话意义就不一样了,自古海外贸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王朝政府经营的朝贡贸易,一种是由民间私人经营的私人海外贸易。朝贡贸易是指海外国家派遣使团到中国朝见王朝皇帝,“进贡”方物,中国王朝则予以官方接待,并根据“怀柔荒远”、“薄来厚往”的原则,回赠进贡国以“赏赐”。“赏赐”物品的总价值大于“进贡”物品总价值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进贡”与“赏赐”之间有着物品交换关系,体现着国家间的经济关系,更体现着国家间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服务于政治关系。中国王朝国家多能积极经营朝贡贸易,确立有明确的政策,制定有完善的制度,设立有具体的经管部门。由政府一手经管操办,是朝贡贸易最为显著的特点,带有明显的政治属性,不是正常的外贸形态。民间私人海外贸易属于民间私营工商业经营,由于中国古代王朝国家很早就确立了抑商的基本国策,所以民间私人海外贸易长时期地受到王朝政府的抑制阻碍、严格管理甚至禁止禁绝,得到王朝政府鼓励扶持的时期十分有限。大明的宝船若不下海,那么活跃的就是他们私人的贸易了,他们凑集资金,建造海船,装载土产,迳往东、西洋,与海外诸国贸易,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了,可西洋下海就不一样了,大明的宝船,别人不知道,他们可是清楚无比,天下再大的商家,只怕也难以与之抗衡,


状态提示:1702章:长江后浪推前浪--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