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常年掌管军务,与海防还是知道些,这些海盗,他过去以为沿海海盗是真的倭寇,经过详细调查才知道,大部分海盗头领都是福建、浙江的中国人,真正的倭寇可能只有十分之三,而且还是受中国人的雇佣和指挥。所以杨士奇的这番话说来,他微微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西洋给沿海一带百姓带来的好处。
杨士奇见他同意,显得大为高兴,三人虽各有分工,但在大事上从来都是意见统一,只要有一人不同意,三人彼此就会商议,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了数十年,即便是今日开海禁,下西洋,皇帝从宝船中抽取十分之一的宝物成为既定事实,杨士奇也决定三人好好商议,争取做到意见统一。
“算上这个的话,下西洋带动的不仅仅是贸易上的往来,商业上的繁荣,他饱含了文化、民生、以及朝廷海防的安定,若真要算经济账,这笔账目只怕是算不清楚的?既然下西洋有这么大的好处,为何我们不行西洋之举,如今我大明经过永乐年六次下西洋,技术纯熟,线路清晰,与西洋诸国关系更是亲密无间,既如此再做起来就是,况且我们最担心,下西洋消耗国力的问题,罢黜朝贡,兴盛市舶司加以弥补后,不再是朝廷的累赘,反而会是大明最大的财富保障!”
杨荣听了半天,总算是回过味儿来了,下西洋并非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以海禁、下西洋为突破口,从而带动大明经济、文化、民生全面的繁荣发展,最好能影响大明的产业结构,走上一条以为商业与农业并重的国家,这样一来,大明的户部收入也不仅仅依赖于农业,而是侧重商业,这样的好处,朝廷收入增加,同时因有了商业,百姓的压力变小,自是安居乐业,碰上天灾人祸的年月,大明也不至于处处吃紧,可以说两人谋划的很全面,即便是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谋划很诱人,一旦成功,大明离汉唐盛世绝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