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不想,在今日这样的一个早晨,杨溥的一番话,让他们面色大变,因为他们从杨溥的一番话,杨士奇、杨荣的态度,分明看到了他们选中了杨峥,抛开杨峥能不能入阁的条件不说,就说杨峥的年纪,今年才三十岁,保守的估计还有三十年好活,三十年不出意外,大明首辅的位置,一旦他入了阁便可以坐稳三十年,对于这个能力谁也不会怀疑,一个能想出一国两制这么高明的主意,一个可以说服朝廷兴市舶,罢朝贡,彻底改变大明下西洋的弊端的壮举,一个能将一摊乱泥的苏州城打造成江南第一城,一个能让收不起商业税的户部,从此开始了征收商业税的历程,一个让大明户部从拖欠银子,到国库充盈超过最鼎盛的永乐王朝,这一桩桩一件件随便拿出一件来,他们就算是用一辈子也未必做好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大事,对于这个年轻人的能力,无论是多老的资历的官儿,没人怀疑他的本事,他们有理由相信,一旦他入了内阁,有三杨的栽培,有意的提拔,坐上大明内阁首辅的位置,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可他的不困难,对于他们这些官儿而言,是天难地难了,其中以五旬以上的老官僚,他们经过历经三朝,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知,熬着资历,熬着学问,甚至熬着岁月,经过大半辈子的磨练,他们走到了这一步,强大的自信让他们相信,他们有这个入阁的机会,有坐上大明首辅宝座的机会,还需十年,不,五年、也有可能是三年,两年,总之,无论怎么看,三杨的老迈给了他们入阁的希望,他们只要熬上个几年,便有这种可能,却不想杨溥却在这个时候杀出了这样的一刀,一旦杨峥入了阁,他们多年的筹划,多年的忍辱负重,多年的等待就成了镜中月,水中花,到头来是一场空,这样的局面,他们岂能看着他发生,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吃了十年寒苦,从数十万读书人里杀出来的天之骄子,而这杨峥既不是秀才,也不是举人,更不是进士,不过就是杭州城的一个小混混,这样的人若入了内阁,他们引以为傲的什么探花,榜眼、状元郎还有什么何面目苟活在世上,所以这内阁任何人都入得,唯独杨峥入不得。
本来,对于皇帝借这次机会对杨峥封伯爵,他们虽羡慕,但并无不满,依着杨峥的功勋,开疆拓土,安定苏州,兴市舶司,罢黜朝贡,开海禁、充盈国库,哪一件事都够得上洪武爷定下的规矩,给个伯爵也是应该的,况且在他们看来,伯爵虽好,那也是一介武将,武将哪怕是做到了徐达那样又能如何,到头来还不是低文人一头,基于这个,他们甚至觉得,无论杨峥的这伯爵封得多大,见了他们的面,还得老老实实的,哪知,杨溥这一番话分明是要断了杨峥走向武将的道路,重新回到文官的阵营,按说你回来就回来吧,对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只要不碍着自己升官发财,大家都是同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人家这是要让他做内阁辅臣啊,这就是让他们不乐意了,年纪大的担心自己入不了,年纪小的则心生不服,这小子既不是秀才,也不是进士,凭什么入阁,他既然入得,小爷我永乐六年的状元郎,为何入不得,重重议论随之而来,整个大殿因杨溥的一番话,彻底变得热闹起来。
要说场上还有安静人,那就是杨峥的了,杨峥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个侍郎,今日竟有这般动静,先是皇上给自己加官进爵,跟着是内阁提出让他入阁的意思,这种变换算是超出了他的想象,这会儿他算是明白了杨士奇的那几个眼神的意思了,其一是提醒,虽说官场如今还没明确定下非庶吉士不可入内阁的规矩,但某些不成文的规矩还是有的,一旦做了伯爵,那就是手握兵权的武将,一个手握兵权的武将是断然不能入阁的,这不符合规矩,纵然是内阁同意,皇上也不会答应,洪武废除宰相的目的,固然是因宰相的权利太大,另一方面也不是处于对皇权的安全考虑,一个手握兵马大权的武将,一旦做了大明的内阁首辅,那等于是在皇帝的头顶上悬了一把宝剑,宝剑什么时候砍下来,那得看自己的心情了,所以无论他与皇上的关系多好,皇帝多么的信任他,只要他接受了这个伯爵,那么也就自我断了入阁的希望了,其二,是给自己表示立场的决定,是做文官还是做武将,文官虽不能手握兵马大权,但有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的一天,比起做武将只好不坏,可以说在杨士奇给他不经意的两个眼神,算是给他做了决定,那就是这武将可以去做,但只能做一时的,这一战打胜了,还是要做回文人的,什么伯爵不要也罢,不能因小失大?”
生怕自己的眼神他看不明白,内阁干脆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借用杨溥的口把这事儿挑明了,一方面好让杨峥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好做出选择,另一方面何尝不是给皇帝说出其中的道理,一个名将固然能保一方边疆安宁,可一个好的内阁辅臣能保一国繁荣昌盛,如何取舍,皇帝你老人家看着办,这是一种豁出去的做法,同时也是最稳妥的法子,只要皇帝不昏庸,孰重孰轻就一定能分得明白,事实摆在这儿了,杨峥对朝廷对皇帝你老人家可是忠心耿耿,为人才学没得说,关键还是年轻,稍加培养就是替皇上你,太子爷分担的好手,而我们三杨也老了,还能陪你几年呢,万一我们去了,而内阁又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非但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