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初的时,迫于大明的强大,兀良哈头目哈儿兀歹遣其部属脱忽思等二百三十人来朝贡马”。永乐二年四月,“鞑靼头目脱儿火察哈儿兀歹等二百九十四人随上都等来朝贡马”。这种主动示好让永乐十分高兴,加上当时他名不正言不顺,正是需要支持的时候,这些边疆民族如此知趣,自是让朱棣对其表现十分满意,当即给出了旨意,凡来朝贡马者给予很重的回赏,消息一经送出,边疆之地来朝贡马者争先恐后,大大充盈了大明的马匹的数量,永乐前前后后五次出兵蒙古,战马并无多大的影响。
这种双方互惠的贸易方式,立即被双方延续了下来,此后每年边疆民族以放牧的战马换取中原的生活用品成了改善双方关系的桥梁,但这种事情并没有持久,一来随着朝贡贸易的发展,边区少数民族来京贡马,路途遥远,运马艰难,越来越成为制约朝贡贸易发展的瓶颈。永乐三年三月,明成祖饬令兵部:“福余卫指挥喃不花等奏其部属欲来货马,计两月始达京师。今天气向热,虏人畏夏,可遣人往辽东谕保定侯孟善,令就广宁、开原择水草便处立市,俟马至,官给其直即遣归。”广宁、开原马市的设立,方便了明朝向东北边区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但这种贸易,随着双方的敌我关系变化而变化,关系紧张的时候,朝廷往往会限制马匹的数量,从而彻底绝度了蒙古人对生活用品的需求量难免造成双方贸易上的摩擦,没少酿成战事,所以大明对这事儿越来越反感,也就没了当初的热情。
其次,随着马市的展开,边疆人士将马匹及其它货物赴官验放后﹐方准入市交易。所市之马﹐永乐初分上上马﹑上马﹑中马﹑下马﹑驹五种﹐马价不一﹐上上马一匹值绢八匹﹑布十二匹。永乐十五年复位马价﹐上上马值米五石﹑布绢各五匹。官市外许私市﹐汉族兵民可以农具﹑服饰﹑粮谷﹑铁锅等交换少数民族的马﹑牛﹑羊﹑毛皮﹑人参等。市官征收“马市抽分”﹐作为抚赏之费。官市除按马等付马价外﹐还按来市少数民族首领职位的高低﹐另给不同的抚赏﹐以示“羁縻”。这种赏赐,永乐初年随着郑和下西洋尚未还能应付,到了后期朝廷战事增多,各项开支也不少,这种一边倒的贸易方式,朝廷往往也疲于应付,渐渐有了断绝的念头。
其三,蒙古以狩猎、畜牧和采集等传统经济为主,农业经济由于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种种不利因素的限制,始终处在较低水平,粮食严重不足,必须用当地的土特产到外区交换而来。马市的规范与出现,为了蒙古鞑子与汉民族的商品交换提供了场所,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明永乐初年马市开市后,蒙古人用马匹换取粮食,最好的马一匹可换米15石,最次的马可换米8石,不仅如此,蒙古初年在大同一带马市一日不过数十人,及永乐末年,入市者动辄数千人,基本上是三日一市,每次开市都生意兴隆,非常热闹,四面八方商贾云集。蒙古以自己的牛羊、木耳、马匹等土特产,换回粮食、布、盐、铁器等生产、生活资料,这种经济交流,互通有无,互利互惠的方式人,使得不少耕牛和铁制农器的大批输入,让蒙古人获得了大量用于战事的兵器,随着草原各部落的实力不断增强,一些蒙古贵族就开始以此为突破口进行大规模的战事,越发给了朝廷官员关闭马市的借口,所以马市从永乐初年的繁荣到永乐末年,马市贸易非但没有继续蓬勃发展下去,反而逐渐走到向了瓶颈,艰难的运行。
等到宣德初年马市虽还在运行,但存在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明朝官员将吏为了牟取私利﹐有的故意压低马价引得蒙古鞑子不满,久而久之边疆摩擦不断,朝廷碍于边疆稳定不得不重新加以整顿,但永乐初年的繁荣贸易局面却不复再见。
这种互惠互利的方式给了杨峥莫大的发展空间,一方既有战马,而另一方又需求战马,这种互惠的贸易毫无疑问是改变双方关系的最有利的纽带,况且在这一场贸易战中,大明始终处于优势,战马可以自己养,大不了我不用,但蒙古人却不一样了,生活必需品,如绢,丝绸,铁锅,茶叶,咸盐等物品一日不可少,尤其是茶,通过研究他得知,随着散茶的兴起,引起冲泡法的改变,原来唐宋模式的茶具也不再适且了。茶壶被更广泛地应用于百姓茶饮生活中,饮茶也变得简单而方便,随着茶叶的普及,蒙古边疆也有了饮茶之风,与中原的饮茶是饭后的消遣不同,茶自唐宋流入大漠后,便成了他们生活上的必需品,其重要程度不亚于每日的粮食和盐巴,蒙古族等北方游牧民族饮食多是牛羊肉、奶等燥热、油腻、不易消化之物,而茶叶中含有丹宁、氨基酸、精油和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强心、利尿、养胃、健脾、造血、造骨、解毒、去火、明目、提神醒脑和强化血管壁等药用功能,还有溶解脂肪,增强人体抵抗力,促进消化等作用。因此,茶叶,尤其是砖茶逐渐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一日无茶,心虚头晕,饮食不香,夜不能寐。传说,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兵出征无须带更多的粮草,有了砖茶,便等于有了粮草。人饮砖茶水,耐渴、耐饥、精神爽快;马食砖茶渣子,胜过草料之功能,日行百里,无疲倦之样。蒙古人对于茶的需求量非但巨大,而且演变成了一种依赖,早年一些大胆的商人携带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