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逍遥江山>第2588章 :帝子金陵访古丘

第二个条件,语言能力要强,不能讲一口家乡口音,皇帝听不懂,还谈什么授课,得有一口字正腔圆的官话才行第三个就是讲课能力。老师授课,总想引导学生向善,并教导学生规避一些错误。让皇帝走正道,这是帝师最起码的责任。但若一上课就板着脸,训斥学生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学生肯定不高兴,也就是说老师授课,不得时不时的拿出老师的资格来,得警惕自己的身份,面对的是什么人,皇帝太子不好好听课,老师要做些善意的引导才行。唯有具备了这三点,才算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当然了,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比起宋代老师向皇帝要银子,大明给出的收入还是很不错,一旦你成为太子的老师,那就是意味着你获得储君的身份,明朝对于储君的教育相当重视。管理太子的事务机构叫詹事府,与之平行的还有一个左春坊,是专门管理太子教育的衙门。凡讲臣、词臣、史官这三种归口翰林院管辖的文臣,都有资格获选为太子师。凡选为太子师者,时人便以“储相”待之。每当皇帝驾崩后,太子登基,一般都会启用自己的老师进入内阁担当辅臣乃至首辅,可比你在下面苦熬资历学识强多了,所以拼命往里面钻的读书人还不少。就是那些王侯公孙也不是没这个心思,只是这帮王侯公孙官儿是能当,这学问如能如何说不来的,所以眼红归眼红,却也无可奈何了。当然了,好处是不小,可苦楚也是少,从朱元璋开始就立下了不少规矩,这为精力充沛的皇帝,愣是凭一己之力,上至王侯百官,下至黎民百姓,从吃饭穿衣到首饰佩戴,样样都是规矩,宫廷教育的规矩就厉害。先说老师上课,就得按照规矩来,先由文华殿大学士总负责,各级老师分为詹事府詹事,少詹事,春坊大学士,庶子,喻德,中允,赞善,洗马,校书等官职,人数多工作杂,特别是皇太子出阁读书的仪式,更是十分繁琐:首先是早晨起来,礼部和鸿胪寺的执事官,要在文华殿给太子行四拜礼,鸿胪寺寺官为太子行李,请太子到文华殿读书,皇帝要亲自出席,各级官员要挨个行礼,然后仪式结束后,内侍官引着太子在后殿就座,每天侍班侍读讲官依次前来,小太子的学习生活,这才正儿八经的开始,与这个规矩相比,给太子授课的流程那才叫一个繁琐,太子的学习是整个皇宫是重中之重,被选中的老师,不仅要耐心地向太子讲解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而且通过讲授古代君王的治国之道,让太子学会王道。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通过学习,任务不可谓不重,颇有前实奈兜溃除了这些,身为老师还要让太子明了德行的重要,明了如何修身,明了为君要仁,治民要亲习的太子,无疑对于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都要超过常人很多。为了培养太子尊师重道的品格,皇家在礼仪上对东宫三师十分推崇。《旧唐书百官志四上》记载:“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从一品。掌辅导皇太子。每见,迎拜殿门,三师答拜,每门必让,三师坐,太子乃坐。与三师书,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太子出,则乘路备卤簿以从,光是看这些规矩就足以让人让而却步了,这一点从前世张居正为其制订的课程表就可以看出。张居正写道:每日接续讲读《大学》、《尚书》,先读《大学》十遍,次读《尚书》十遍。讲读毕,皇上进暖阁少憩,礼监将各衙门奏章,进上御览,臣等退在西厢房伺候。皇上若有所回,乞即如臣等至御前,将本中事情,一一明白敷奏。览本后,臣等率领正字官恭侍皇上,进字毕,若皇上不欲再进,暖阁少憩,臣等仍退至西厢房伺候。若皇上不进暖阁,臣等即率讲官再进午讲。进午初时,讲《通鉴节要》,讲官务将前代兴亡事实,直解明白,讲毕各退,皇上还宫。每日各官讲读毕,或圣心于书义有疑,乞即下问,臣等再用俗说讲解,务求明白。每月三、六、九视朝之日,暂免讲读。仍望皇上于宫中有暇,将讲读过经书,从容温习。或看字体法帖,随意写字一幅,不拘多少,工夫不致间断,杨峥虽早有准备,但被一路上还是被王振说出来的流程吓了一大跳,道:“这不是折磨人么,这老师我怕是做不了?”王振听得哈哈大笑,道:“皇上早就知道杨大人会这么说,所以今日一早特意嘱托咱家只要是太子能跟着杨大人学到了好东西,平日里的那些规矩杨大人可以不必理会!”杨峥顿时大喜,道:“还是皇上知道我的性子!”王振道:“何止是皇上,太子也知道,杨大人别看太子只有九岁,但骨子里也不喜欢府里的那些授课老师的呆板,平日里是碍于宫中的规矩才学的,可学了这么多年学问一点都没长进,每次皇上检查的时候,咱家不得不做些帮衬,今日听说杨大人性子好动,最不喜欢规矩,这不一早就在府上等着你呢?”杨峥忙客套了一番,两人说说笑笑间便人了太子府邸,对于自己这个儿子,宣宗可是爱到了骨子里,不说刚刚诞生就立为了太子,就说这住的东宫也是一等一的天家气象,杨峥一路上见的花池、雕塑、假山、竹林错落有致,小径穿插迂回;地灯、绿地、回廊相映生辉,宛如人间仙境。听得动静,府邸内立即走出了几个太监来,为首的一人约莫五旬上下,弓着身子,一脸恭敬的迎了上来,道:“先生,你


状态提示:第2588章 :帝子金陵访古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