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努尔的举动,出乎了阿史那隼的预料。
他知道阿依努尔对他不满,但阿史那隼不在乎,认为自己迟早有一天,会彻底征服这颗草原上的明珠。
固然之后的事情很不顺利,但无论如何都不会认为,阿依努尔会在这等情况下反他,这说明什么?说明阿依努尔早就和大梁的某个势力有所勾结。
勾结外族来杀害突厥自己人?无论如何,阿史那隼都没有想到这一点。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阿依努尔是何等在乎自己突厥人的身份。
她是草原上的明珠,更是前王族阿史德家族的公主,喜好中原文化,那只是喜好,草原才是她的根。
只是没想到,为了推翻自己夺回阿史德王族的身份,阿依努尔居然会做到这一步!
同样吃惊的可不仅仅是他阿史那隼。
作为晋城一方的统帅,各种情形自然了解的清楚,李秀宁从未指望过在这场战争中会获得阿依努尔的援助,至多也就是瞬时的配合。北门大营的突厥军或许不用担心,但西门却不得不防。
所以,李秀宁早就做好了打一场硬仗的准备,为此还特地留下五千骑军留为后手,正面打肯定不行,但拖延时间总是可以,只要东门南门有一处击溃敌军,便能腾出人手做出应对。
自打被周少瑜带到大梁以来,李秀宁用兵,向来以一个奇字突出,大多以奇袭为主。这也是因为自身的兵力一直不占优势,也经不起太多的死伤。
然而,就像最早以前她说的,打仗,打的是堂堂正正,比兵力,比军备,比士气,哪有那么多计策可用。
李秀宁到是想来个火烧水淹的计策直接把人家大军给灭咯,但是可能嘛?
这等计策,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又岂是说施展就施展的。
突厥大军调转马头回程攻打泰原,一路紧赶,势必人困马乏,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谁人不知突厥的勇猛?镇西府的大军可堪精锐,不然也不能将西域诸国压服,而西域诸国的联盟军,也不是吃素的,即便如此,虽说给突厥造成不小的死伤,但他们损失更大。
打到最后,镇西府和西域联盟军统共都只剩下五万余,若无变故,必败无疑。
反观己方,李秀宁不会怀疑周少瑜和杨妙真的练兵本事,但是兵练的再好,仍旧缺乏实战,远比不得人家百战之师。至于泰原城内方宏的军队,李秀宁压根不会抱什么期望,因为统兵的,都是文人!
文人并非没有练兵统兵之人,只是拔尖的,永远只有那么一小搓,方家再博学,也从未听说过谁带过兵打过仗。即便再高估,或许打打平常军队可以,但直接拿出来对抗突厥,必然力有未逮。
怎么办?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这个机会消失么?等人家突厥养精蓄锐完毕,再想打,就没那么容易了,还是那句话,哪里会有那么多计策!
然而阿史那隼绝非庸碌无为之辈,越是人困马乏,越会注意防备夜袭。若直接冲上去,与枉送性命无异。
所以这才有了先前李秀宁与周少瑜的争执。
用泰原城的守军性命来换取获胜的机会!
一次几乎倾巢而出的夜袭,势必会让突厥人放松戒备,亦能加剧突厥人的困倦,而黎明将近之时,乃是人最为困乏之时,此刻发起突袭,怎么可能不胜。
当然,仍旧需要苦战,因为兵力的限制,不可能再将军队分为三路分别进攻,所以要尽快大溃一方突厥大营,而后与西门大营一决雌雄。
只不过,委实没想到阿依努尔居然会选择这时候跳出来成为压垮阿史那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也不算多么的意外,经此一败,阿史那隼的威望将跌到低谷,没人还会愿意跟他一起继续南侵计划。可另一方面,即便败退回草原,阿史那隼仍旧是可汗,如果不团结一定的势力,很难将其推翻。
或许也是因为如此,阿依努尔不愿意再等待机会,而是直接趁势而起。
如此一来,那些只是口头上的盟友就会变成铁盟,没可能再回到阿史那隼的一方,只要这面对抗阿史那隼的旗帜竖起,那些痛恨以及反对阿史那隼的人和族群,自然而然就会向她靠拢。
好吧,想多了,实际上原因很简单。
固然有其他方面的因素,但论主要原因么……
阿依努尔的确有几分本事,可再有本事也有着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阿依努尔是个女子!
或许身为突厥人的她并不看重贞洁,但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嫁给阿史那隼虚以委蛇。
一旦退回草原,知道很难再发动南侵的阿史那隼还能有什么目标?除了将她占有还能有啥?一统草原?人家已经是可汗了好不好。
所以说,此时不兵变,趁机想办法一杆子打死阿史那隼更待何时?
只是,所有人都猜错了阿史那隼的想法。
深知自己若是再不撤离,还将面对阿依努尔大军的围剿,届时何止是兵败?
阿史那隼撤离的很果断,大旗一扬,飞速撤退,麾下混乱的士卒无需号令,自然会跟上来逃命。
一路向东,远远的在东门大营处亮了一把,此处溃败的突厥士卒同样下意识跟上。
待一路跑的远了,清点兵马,还有三万五千余人。
相比起先前的大军,这点人委实少的可怜,固然还有人没有跑脱,但是更多的,却是再先前的突袭当中被杀了。但好在,还是有一战之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