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一挥手,“兄长出来后,定会感谢我们的。”
“我觉得兄长会打死你!”
赵广跟着兄长最久,在众人眼里他是最得兄长所信之人,李遗自然也没法子在众人面前驳了赵广的面子,但在心里却是咬牙切齿地说道。
“此事……是不是先问兄长的意思?”
有人迟疑地问道。
毕竟是事关兄长和关家三娘子的名声,他们这般做,万一兄长不高兴了怎么办?
“怕什么?有事我担着!”
赵广大包大揽了下来,“我也不怕告诉你们,兄长这次公开祝鸡翁之术,早就做好了布局。”
说着,他指了指旁边挂着的一排羽绒服,“不多养些鸡鸭,如何能得许多绒毛做这羽绒服?如今我们已经先行了一步,先占了口碑,以后就算是有人跟着做,那也要被咱们压了一头。”
兄长当初做出这羊毛布时,也不说了同样的话?
赵广直接拿过来,稍微换了一下。
羽绒服如今在锦城里有价无货,毕竟是皇帝亲自给丞相披上的衣物,更给这种衣物增添了一份高贵的色彩。
众人一听这话,终于恍然过来,心想兄长果然是深谋远虑。
同时在心里皆是想道,若是真按兄长这般布置,那岂不是又是一份毛布生意?
一念至此,众人心头俱是一片火热。
汉中的毛布自己没机会掺和,若是再让这个羽绒服生意从手中溜走,那就当真是要悔得肠子发青。
心里还没想完,只听着赵广又敲了敲桌子,继续说出让人抓心挠肺的话来。
“兄长后头还有布置,到时好处比这个羽绒服还要大得多,只是目前我暂时还不能说。到兄长出来以后,时机成熟的时候,自会跟大伙商量。”
“二郎,你不必说了!兄长这等人中龙凤,岂是一般女子所能配得上的?想那关家三娘子,君侯之后,又有虎女之称,乃是少见能配得上兄长的女郎,二者当真是天合之作啊!”
“对对对!而且兄长与关家三娘子两情相悦,这岂不是上天安排的好姻缘?”
“没错,我们做兄弟的,岂能让兄长错过等好亲事?”
“务必让世人知道关三娘子才是兄长的佳人……”
有人高呼。
赵广满意一笑。
于是又过了两日,听说关君侯练武的时候不小心舞断了两杆长刀。
就在锦城老铁们喜滋滋地吃瓜的时候,丞相府迎来了一位有些特殊的客人。
“李丰见过丞相。”
李严之子李丰,刚刚从永安赶回锦城,直接就来到了丞相府。
“大郎无须多礼。”诸葛亮看到李丰极是高兴,“正方在永安可还好?此次你过来,可是正方有了什么好消息?”
“回丞相,大人一切安好。前些日子大人收到了新城孟达的消息,故令丰日夜兼程送信过来。”
“哦,当真?”诸葛亮惊喜道,“没想到这孟达竟然这么快回信了?”
“没错。丞相,听大人说,那孟达,果然有归大汉之心。”
李丰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同时从怀里拿出信封,“大人所言,皆在上面,还请丞相过目。”
“好好!”诸葛亮迫不及待地接过信,强按住心头的喜悦,再看向李丰,只见虽面有疲惫之色,但举止仍是温润如玉,不禁暗自点头。
只听得诸葛亮温声道,“大郎从永安赶到锦城,想必也累了,且先下去休息一番。等明日我再带你去见一个人。”
“不知丞相要让丰见何人?”
李丰恭敬地问道。
“此人名气不小,想来你应该是听说过的。姓冯,名永,算是少有的才俊之士啊。”
李丰一听大喜,“丰闻冯郎君之名久矣!对其早是心生仰慕,只是苦无门路相识,若是能得丞相亲自引见,当真是不胜欢喜。”
诸葛亮笑着摇摇头,“你乃是温润君子,那小子可不算是。明日相见,只希望莫要失望才好。”
李丰喜孜孜地说道,“定然不会失望的。冯郎君之文,丰久诵不倦,听说此次丞相南征,冯郎君又再献奇策,丰恨不得此时就与之长谈。”
说着,又行了一礼,“明日与高朋相见,丰需好好休息,以养精神,免得失了礼数。丞相,丰就先退下了。”
“嗯,,你去吧。”
待李丰退下后,诸葛亮直接拆开李严的来信读了起来。
只见开头果真如李丰所言,李严转述了孟达的回信,说他欲与良人共事,并且还讲起了以前随先帝一起平定川蜀的事情。
“看来吾亦得给孟达写一封信才是。”
诸葛亮脸上带着笑意,自言自语道。
然而到了后面,李严话锋一转,开始说起南征之事,说丞相不辞辛劳,亲率大军南下,不愧是群臣典范。
而能快速平定南中,正是因为其才高绝,他人所不能及也。
诸葛亮看到这里,眉头微微一皱。
众人皆知大汉丞相喜欢做实事之人,不喜欢阿谀奉承之辈,故如今大汉吏治还算清明。
李严这些话,让诸葛亮稍微有些反感。
谁知后头,李严又开始细数起丞相以前的功劳,越到后面,夸大之词越是严重。。
对平定南中一事,则已经被说成是于大汉社稷大有功劳,与霍光匡扶汉室之事不相上下。
到了这时,李严这才说出了自己的意图:丞相宜受九锡,进爵称王。
并且表示自己愿意附